在近日的華為Mate品牌盛典上,鴻蒙智行第四界-尊界的首款車型尊界S800完成了正式亮相,并開啟同步預售。至此,鴻蒙智行已完成了四界的全部落子。
然而就當我們以為鴻蒙智行已神功大成之時,卻沒想到華為又再次申請了新四界,即仙界、君界,天界和崢界的商標名稱。如果繼續深挖的話,我們會發現華為至今已經申請了近200個包含有界字的商標,且他們均屬于國際分類第12類,覆蓋電動運載工具,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零部件等眾多領域。除此之外,最近相關媒體還爆料了一則未經官方認證的消息,即上汽集團正在與華為探討合作事宜,該集團有可能會戰略投資華為的子公司引望,該項目由上汽集團新任董事賈健旭親自領導。
按照華為的以往操作來看,這個家伙從來是不打無準備之戰,結合華為新四界商標以及與上汽集團合作的爆料,自然會引發外界的無限遐想。不過以上華為的新動作均未落到實處,這里不好深究,我們還是基于鴻蒙智行已完成的四界布局,來聊一聊哪一界能夠獲得成功吧。
問界
2021年出生的問界是四界中的長子,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存在。
現在的問界有多牛呢?看看數據就知道了。在11月27日,鴻蒙智行官宣新M7年度累計銷量已突破18萬臺,在23年9月份完成煥新之后,該款車型可以說是一把翻身,直接坐穩了新勢力銷冠寶座。此外,問界的另一款明星車M9表現也很亮眼,該車發布11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8萬臺,可以說是妥妥的銷量明星。需要注意的是,該款車型的落地均價超過了50萬元,其吸金能力相比新M7只會是更加恐怖。憑借這兩款車型的開掛表現,問界也是成功撐起了鴻蒙智行的門面。
看到問界令人艷羨的成績單,諸多友商恐怕是要饞的流口水,而身居幕后的賽力斯也是咸魚翻身。早期的賽力斯一度在破產邊緣徘徊,在已經沒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時候,賽力斯選擇了全盤押注華為,讓渡了自己的靈魂,甘愿賺點辛苦錢,就是這樣的破而后立,成就了該品牌今日的盛名。如今隨著問界的銷量走高,賽力斯的營業收入也在持續攀升,根據其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其前前三季營收為1066.27億元,同比大增539.24%,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高達40.38億元。與此同時,賽力斯也成為了繼比亞迪和理想之后,國內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業,基本上算是成功上岸。
智界
不同于問界的順風順水,智界的發展要更為取決一些,這背后的重要原因便是合作雙方的強弱關系。身為行業翹楚,奇瑞的地位顯然不是賽力斯能夠相比的,因此根本不會上演讓渡靈魂的戲碼,雙方反而是在主導權這件事上反復拉鋸。
在合作早期,奇瑞和華為針對云計算、大數據和汽車解決方案等內容進行爭論。當最終談攏已經來到了2023年的下半年,沒成想品牌首作智界S7又十分“不巧”的與星紀元ES撞了檔期,一向護犢子的奇瑞當然是更偏袒自己的親兒子,最終將智界S7置于了十分不利的境地,雖然后續該車來了次二次上市,但效果依舊是很不理想。
不過眼看問界如此紅火,奇瑞方面也終于是回心轉意,開始主動配合。智界的第二款車型R7上市之后,銷量表現明顯優于S7,上市兩個月累計大定便突破了42,000臺。如此看來,重新回到正軌的智界也很有希望獲得成功。
享界與尊界
在享界之前,北汽與華為便已經進行了合作,可惜擁有華為賦能的極狐阿爾法S HI版市場表現不盡人意,在兜兜轉轉多年之后,雙方終于展開了更加深入的合作,于今年8月份推出了享界S9。相比前兩位選手,享界明顯要多一些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由于北汽當前的虧損日益擴大。其中在24年上半年中,北汽新能源的虧損規模達到了11.24億元,對比同期有所增加。從銷量來看,享界S9在9月和10月分別取得了2163臺和1982臺的銷量數據,這樣的表現顯然是難以支持北汽完成翻盤。
相比享界,尊界的處境只會是更差,因為華為的又一合作方江淮在銷量及資金方面都有著嚴重的問題。其中在今年1~9月份,江淮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僅有2.15萬臺,可以說是壓力巨大。而且在17~23年,江淮的虧損規模已經超過了110億元,多次依靠國家補助實現規模凈利潤轉正。雖然江淮也是抱著賽力斯當年的心態全力押注,但是尊界S800可是一款對標邁巴赫的百萬級豪車,試問江淮有相關經驗和品牌溢價能力嗎?此外,作為參考,目前自主品牌最成功的百萬級豪車仰望U8平均月銷量不足700臺,尊界S800即使再怎么超出預期,月銷量也基本不會超過500臺。這樣的體量,尊界又能走多遠呢?
車叔總結
總的來看,鴻蒙智行四界除了問界之外,算得上是各有各的難處,能走多遠,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當然無論四界的情況如何,已經打出名氣的華為一定是穩賺不賠,如今接受華為的賦能改造幾乎已經成為了車企進軍高端的通行證,無論最后牌桌上還剩幾人,華為這位發牌員都可以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