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獨特的生命體驗,多彩的童年風景——王勇英作品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
王勇英
據悉,王勇英的創作中,《花石木鳥》立足于廣西非常著名的《百鳥衣》的故事;《我們家》主要談的是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狼洞的外婆》既包含了民族文學的元素,也展現出底層生活的艱辛。
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高洪波首先從《狼洞的外婆》這部作品談起,他說:“《狼洞的外婆》書名本身具有一種奇異的感覺,能夠將人帶到一個特別的閱讀場域,展現出民族地區風情。作品體現出作者對細節的把控能力,同時,作者對底層的深度關懷,能讓我們也生出一種深入心底的同情。書寫民族地區的兒童形象是王勇英的強項,她總能把男孩和女孩都寫得非常生動精彩。”
《狼洞的外婆》書封
高洪波認為,閱讀王勇英的作品,能使我們當代都市的孩子對廣西這片神奇土地產生一種特殊的關愛,“就像我們那代人看到《長發妹》《八哥鳥》《劉三姐》時的感受,這些都是廣西貢獻給中國文壇的經典作品,廣西擁有這種經典土壤和經典資質。接力出版社推出王勇英的三本書,也表現出對廣西本土兒童文學作家的支持。”
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介紹,在王勇英的作品中,“有偏遠的高山遠水,人們似乎還處在相對原始的生存狀態。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但充滿活力。那里發生的故事,似乎不太可能在其他空間發生。”
曹文軒認為,在王勇英的作品中,多少有點兒神秘主義。這里的孩子們是在各種傳說中長大的,充滿了樹精、樹仙,還有神鳥的故事。這些傳說,使得作品蒙上了神秘色彩,非常迷人。這些傳說,其實暗含深意,一直是那些還處在自然狀態下的人們的精神源泉。
“勇英是一個追求文學性的作家。她將每一部作品都當藝術品來經營。這表現在她的故事編織、細節描繪、形象塑造等方面,甚至表現在作品題目上。我們隨時能在她的作品中讀到很文學的片段,感受到畫面感,還有精彩的細節?!独嵌吹耐馄拧分杏幸慌_老電風扇,轉動時總發出‘咕吱咕吱’的聲響,但這種聲音在維修之后完全消失了。狼洞的外婆居然覺得這種聲音的消失是極大的遺憾,她找到修理這臺電風扇的師傅,求他重新恢復這‘咕吱咕吱’聲——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為此,她甚至還去找了另一位修理電風扇的師傅。這個細節,我們看完大概很難再忘掉了。”曹文軒以書中的一處細節分享道。
文學評論家、《文藝報》副總編輯劉颋認為,王勇英的作品地域特色比較明顯,無論生活場域還是精神氣質,都有比較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地域的生長性突出表現在現代性的發展,從自然、生活到與更廣闊的地域和社會的連接,王勇英的作品寫出了這種地域的面向現代的生長和敞開。而這種生長和敞開又是和作品主人公的成長緊密聯系的,因為連接而有了參照,地域文化的內核被凸顯,如何傳承與保護伴隨著兒童主人公的行為和視角被書寫,被看見,因而她作品中的成長性是具有較強說服力的。
評論家、《兒童文學》雜志主編馮臻認為,《狼洞的外婆》是一部純粹的兒童小說,在日?;瘮⑹轮新癫卣鎿锤星?,整個故事平靜又充滿張力。在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化敘事中,生命的變化和內心的情感在暗暗涌動。“這部作品能讓孩子在閱讀后感到很安心,讓他們看到人性之光。它重建了兒童與成人的關系,重建了成人對兒童的責任。作品塑造了一個溫暖親切、包容自尊、慈悲堅定、豁達樂觀的外婆形象,讓我們看到一個成人所具有的擔當、責任,以及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深沉的愛。”
與會人員合影
王勇英在最后回應道,隨著成長,往日那些舊故事可能會被遺忘在某個地方,“我于是不停地重返童年,翻找過去的故事,寫下來。書里的每個字都有生命,這些故事生長在書里,就永遠不會老。無論什么時候,哪個年代的孩子打開書,都能看到充滿生命力的故事。我有時也會通過別人講的故事,或從書里讀到的故事找到一個神秘通道,進入別人的故鄉,別人的童年時代,找到很多故事,再安置在我的書里。”
“《花石木鳥》《我們家》寫的是別人的家鄉、別人的故事。但在寫的時候,我充滿愉悅感,像是在寫我的家鄉,我的故事。就因為這樣,我覺得做一個會寫故事的作家是很幸福的。”王勇英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