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國慶期間新車扎堆上市,各陣線的競品又多了起來,但即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AION RT還是取得了比較樂觀的初期銷量,發布后短短的24小時就取得了超過1.6萬臺的訂單,可以說是成功殺出了重圍,因此小林也注意到了這款車,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一下AION RT這款車到底有何吸引力。
AION RT上來就給到了7種外觀配色可選,對于追求個性的年輕消費者而言,選擇性還是挺豐富的,而且該車所采用的轎跑化設計風格也比較貼合他們的審美。AION RT并未采用當下流行的貫穿式燈帶設計,犀利的分化式頭燈組反倒是更有攻擊感,而且這樣一來也能減少維修成本,畢竟單邊燈組的維修費用要比整段燈帶低不少。
側面觀來,AION RT的霍氏彎角處并未做傳統城市轎車的折角處理,而是以流線型樣式過渡,整體看起來更修長勻稱一些,契合轎跑一貫的既視感。其車尾的小鴨式尾翼上翹幅度不大,整體顯得比較圓潤,不過相比燃油轎跑而言,AION RT省略了排氣孔,簡約的造型點明它新能源汽車的屬性。
AION RT的內飾設計走的是新能源汽車普遍的化繁從簡路線,目之所見的物理按鍵不多,另外在傳統T字型中控臺的基礎上,該車針對一些細節做了改良,浮島的前端區域做了斜坡樣式的設計,布置有無線充電面板和空調出風口在此處,增加了實用性,另外該車的前臺還做了支出式留空處理,可以放置餐盒、飲料、電腦等等,方便在車上用食或者辦公。
說到空間,我們先來參考秦L DM(軸距2790mm)、海豹06(軸距2790mm)等中型車的尺寸,而AION RT作為一款緊湊型車,其軸距做到了2775mm,與前者的差距只在20mm以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側面突出了該車在同A級車領域的空間競爭力。而且AION RT的前排座椅放倒后還能與后排形成貫通式的車床,不用鋪充氣墊就能直接當下休息,平時上班午休回車上休息一下還是挺舒服的。
實際坐進去,AION RT的空間寬裕性和我預想料想的差不多,就打我1米75的身高測算,在其后排頭頂空間還有半拳多,無論雙腿如何擺放,腿部空間也至少也有個1拳以上,即便是坐在中間,也能輕松翹個二郎腿,而在并排坐三個成年人的情況下,各人之間也還留有一定的間隙,不會有局促感。
另外,AION RT的座椅采用雙層高密度海綿填充,底層偏硬、而上層偏軟,兼顧承托性的同時坐上去也不會覺得“烙人”,并且其座艙大面積區域均包覆有軟性皮質,觸感頗佳。而在載物方面,AION RT的后備箱容積達540L,能夠同時收納1個20寸+4個24寸的行李箱,一家四口出去旅行的隨身行李能夠輕松打包帶走。
動力部分,AION RT全系搭載前驅單電機,動力輸出線性,起步或制動不會有彈跳或點頭感,其中頂配車型的最大功率為165kW(224Ps),并搭載68.1kWh容量的電池組,CLTC純電續航可達650km,動力、續航兼顧。而入門款和中配車型的最大馬力是204Ps,動力儲備足夠通勤使用,而且AION RT全系標配400V快充,跑長途也問題不大。不僅如此,AION RT還搭載VTOL移動電站功能,進一步拓寬了用車場景。
雖然該車暫未正式上市,但筆者已經通過預約的方式對該車進行了試駕體驗,該車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所給到的駕乘質感也有明顯的差異,在ECO/經濟模式下,動力釋放柔和,在剎停頻繁的狀態下,因能量回收會出現輕微的頓挫感,但不至于讓人感到暈車,阻尼力度控制適當;而切換至運動駕駛模式,其動力輸出會更干脆,即便是爬坡也不會有拖泥帶水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