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機9400發布和驍龍8 Elite即將發布,接下來手機市場旗艦新品必定越來越多。不過同時也必定會伴隨著巨大的爭議。畢竟有些新品已經發布了,而且可能小伙伴們已經發現了新手機的變化。有些是希望看到的,有些是不希望看到的,但這就是趨勢。
如果總結起來,具體會有哪些變化呢?接下來列舉的六個變化會橫掃主流市場,不論你愿意還是不愿意,旗艦手機都將變成這個樣子。
1,小屏市場重新被激活
說到小屏手機,此前兩年都只有蘋果iPhone和小米數字系列可選,并且小米也是逐步摸索出了這個賽道,并且確定了6.36英寸這個各方面均衡的大小。而今年不一樣了,vivo一出手就是X200 Pro mini,接下來還有小米15,還有OPPO Find X8也算小屏。
大家不要小看只多了兩款機型,如果小米15也堅持6.36英寸,這意味著國產手機六大巨頭有三家已經下場了,不但能在產品端引起其他品牌跟風,也可能會導致供應鏈端的布局改變,這種改變又可能會導致小屏手機成本降低,也就降低了跟風的門檻,這是很值得期待的。
2,引入新系統比拼誰更絲滑
接下來的手機不但是旗艦新品硬件大戰,也是軟件大戰。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新手機都伴隨著新系統,vivo在推出X200系列同時發布Origin5,OPPO也推出了號稱絲滑的ColorOS15,華為Mate70系列必定是預裝全新HarmonyOS NEXT,小米HyperOS2.0也被不斷曝光。
這也意味著,各家手機已經進入了被“深度優化”的階段。雖然可能和UNIX-Like的蘋果iOS仍有差距,但國產手機系統也可以通過與蘋果相似的思路實現絲滑體驗,不就是封閉和軟硬件綁定優化嘛,就好像誰不會似的。
3,電池容量變大但快充變慢
最近已經上市的手機有一個明顯變化那就是電池都在變大,甚至6000mAh都有點不夠看了。而在旗艦市場,也已經在逼近6000mAh。這是因為供應鏈端有了新的方案,通過在電池中添加新物質提升活性,也就大幅度提升了容量。所以電池容量變大的同時,厚度幾乎沒增加。
但是如果看一下快充,會發現明顯變慢了。去年動輒120W乃至240W的情況越來越少,反而80W成了主流,甚至連雙電芯都沒了。這其實也可以理解,本來電池的容量、快充和厚度就是不可能三角,更何況今年升級重點在容量上。那你是選擇容量還是快充呢?
4,2K屏幕集體消失不見
說到接下來的旗艦新品,大家可能還會發現,以前旗艦手機標榜的2K屏幕全都消失不見,變成了1.5K屏幕。至于說原因,肯定是和成本脫不開關系。而且說實話,6.7英寸這種主流規格上用1.5K和用2K差距真不大。另外手機屏的亮度和分辨率似乎也有不可調和的地方。
接下來上市的機型里可能只有一款手機采用了2K屏幕,而且是一個副品牌的產品。當然,Pro級別旗艦不用,不代表明年夏天的Ultra級別超旗艦不用,萬一有哪個品牌想不開呢?但2K屏退出旗艦市場也是趨勢。
5,1英寸主攝不再是標配
說到手機的攝像頭,此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馬上發布的Pro級旗艦上,1英寸主攝全都消失啦!基本都改用1/1.3英寸,而其實此前小米和華為就已經在嘗試了,小米14 Pro和華為Pura70系列都是這個尺寸。
有人可能反駁說華為Pura70 Ultra剛上1英寸呀,但這款手機對1英寸主攝的優化程度,用過的可能都懂吧。其實1英寸在手機上確實沒什么用,不光是徒增成本,目前手機主攝鏡頭像場也只能支持到1/1.3英寸左右,說人話就是鏡頭清晰度不夠。
6,可變光圈不好玩了
去年的旗艦手機人均可變光圈,如果哪家沒有就會讓人覺得落伍,但今年不好意思,不玩了??勺児馊υ谑謾C上也是徒增成本,而它重點要解決的也是1英寸主攝在某些場景下清晰度的問題。現在主攝CMOS尺寸都變小了,可變光圈還有意義嗎?省錢強化一下長焦不香嗎。
總結來看,今年旗艦手機大方向好像可以歸納成兩個字——縮水。這也是必然,此前大家都在不斷挑戰手機硬件設計的上限,如今折騰差不多了,也都開始回歸理性了。
千元機也好,旗艦機也好,手機是拿來用的,不是天天拿來挑戰極限的,綜合實力強,那才是核心競爭力。終有一天,手機跑分也可能不再被當回事,到時候就該重新定義旗艦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