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王”、“六邊形”戰士、“中國龍”……繼這些贊譽之后,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隊長馬龍近日又榮獲新榮譽——北京榜樣!“未來希望繼續為首都添榮光,讓體育精神在北京這座偉大的城市中閃耀。”獲獎后的馬龍如此說道。
北京,給了馬龍施展才能的巨大舞臺,也是他的輝煌“起航”的地方。
馬龍的乒乓球之路始于童年。在父親引導下,他5歲開始接觸乒乓球這項運動。1995年收看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時,小小的馬龍看到中國選手暫時落后但頑強拼搏,扛住了處于劣勢的壓力反敗為勝,年幼的心里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
然而,馬龍的乒乓球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曾被質疑天賦,縮減訓練機會,一度面臨被省隊淘汰的境地。處于低谷的他,緊緊抓住了北京西城體校到遼寧選拔的機會,來到北京繼續訓練。在教練重點培養下,馬龍日復一日地錘煉球技,很快就綻放出光彩,成為北京男乒主力球員。2003年,15歲的馬龍入選國家隊。
2006年,18歲的馬龍隨隊出征不萊梅世乒賽,并獲得團體冠軍,成為國乒重點培養對象。然而,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世乒賽,他三次進入四強,但都被擋在了總決賽之外。
痛苦萬分的馬龍,沒有放棄乒乓球,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在教練建議下更換了使用多年的反手膠皮。面臨更換“武器”帶來的風險與挑戰,馬龍克服重重困難,在2015年世乒賽、世界杯、國際乒聯總決賽均獲得冠軍,那一年也被稱為“馬龍年”。
馬龍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自律,一年到頭,他的生活軌跡主要是宿舍—訓練館,兩點一線。訓練館里,他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訓練、沐浴、治療、貼球拍、換海綿,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他都有著嚴格計劃。當許多運動員周末放松時,馬龍依然如平日一樣堅持訓練,空無一人的訓練館留下了他孤獨的身影。
傳奇之路,充滿坎坷。因常年征戰,馬龍的腰部、頸部都有過傷病,手腕和膝蓋已經超負荷,左腿膝蓋的磨損、鈣化越來越嚴重。2019年,他孤注一擲,選擇接受手腕和膝關節手術。馬龍直言,做手術的決定有風險,但為了能繼續站在賽場上,這個險值得冒。
漫長的術后恢復期,他不斷激勵自己,熬過了技術、體能倒退的恐慌,逐漸找回巔峰狀態。2020年底的國際乒聯總決賽,他再次站上最高領獎臺,成為史無前例的總決賽單打“六冠王”。
頒獎儀式之前,馬龍倚在后臺背景板上,小聲地對著鏡頭說:“感覺是在做夢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在做夢。”然后,他抬起頭,沉默了許久,許久。
2024年,36歲的馬龍以超強實力和沉穩的心理素質,幫助中國男乒實現了男團五連冠的榮譽,并將個人的奧運金牌數提升至六枚,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首位“六金王”,是擁有最多奧運金牌的乒乓球運動員。他被WTT(世界乒乓球聯盟)官方認證為乒乓球領域的“GOAT”(史上最偉大球員)。
在職業生涯取得一個個耀眼成績的同時,馬龍也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回報社會。“從我加入北京隊,再到后來進入國家隊,都受到了這樣的熏陶,我覺得應該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回饋社會,回饋集體對我的培養。”
馬龍多次參與慈善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捐贈乒乓球器材,并親自教授他們乒乓球技巧。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體育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喜歡上乒乓球這項運動。
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半決賽后,馬龍路過觀眾席,一個外國小孩拿著乒乓球拍求簽名,馬龍駐足為他完成心愿,隨后小孩狂吼“馬龍,我愛你”,激動到破音。看臺上,有球迷舉著手幅,上面寫著:了不起的馬龍!(MArvelous Long)。
記者手記:
永不言棄成就乒壇傳奇
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上,馬龍興奮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這一句讓全場和全網沸騰的話,簡單卻堅定。
正是這種愛國情懷,激勵了馬龍的不斷前進,賦予了“中國龍”無限的動力。
人們喜愛他,敬佩他,不僅因為他頭頂的光環,更因為這是一個普通人的“逆襲”之路,是一名運動健兒面對任何磨難、挫折都不輕言放棄的執著。每次“不問終點”的努力,始終“全力以赴”的初心,最終創造了乒壇傳奇,成就了“中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