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兩輛裝載著貨值近600萬電子元件的TIR運輸車輛緩緩駛出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預計8天后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目前,上合示范區TIR“中俄專線”實現每周發車、常態化運營,業務覆蓋俄羅斯全境。
“自2023年9月該貨運線路開通以來,我們已發運9趟車次,承運了電子設備和家裝產品、汽車配件等產品,總貨值超2000萬元。”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業務經理高漢玉介紹道。相較于傳統公路運輸,TIR運輸具有“門到門”“點對點”的特點,通過TIR系統申報的貨物可以全程不換車、不倒裝,所有沿途海關無特殊情況無需對貨物進行開箱檢查,企業也無需向沿途海關支付過境擔保,大幅降低物流時間和成本。“簡單的說,通過TIR道路運輸作業,司機開著青島的牌照貨車,拿著中國簽發的駕駛證,可以直接行駛在俄羅斯的道路上進行貨物運輸。”高漢玉說。
TIR“中俄專線”常態化運營后,使公路運輸與海運、航空、鐵路等運輸方式形成互補,進一步滿足企業對國際運輸方式多樣化需求。“過去,我們向俄羅斯出口電子元件,運輸時間需要一個月左右,通過TIR公路運輸后,只用8至10天就能送到客戶手中。”貨物營運方青島利達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泓久介紹,TIR公路運輸大大提升了時效,有利于企業優先拿訂單、供貨。
不斷暢通面向上合組織國家的“第四物流通道”,是上合示范區加快建設上合國際樞紐港的縮影。2023年,上合國際樞紐港建設列入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青島行動方案,并獲聯合國批準國際港口代碼“CNJZH”,獲批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30個重點物流項目加速推進,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東北亞的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產品集散中心。
“在常態化開行中俄、中哈等線路的同時,我們將積極拓展開通面向上合組織及歐盟國家TIR專線,在物流運輸方式上為企業提供更加多元選擇。”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一部部長臧元奇表示,同時,上合示范區將進一步優化“海陸空鐵”一體化國際物流服務網絡,著力解決“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建設中跨境物流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物流解決方案,加速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