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元旦檔的電影里,《金手指》看上去還是很唬人的。別的不說,陣容確實夠強大。劉德華、梁朝偉之外,拿過影帝的還有任達華、太保,拿過最佳男配有白只、姜皓文,至于蔡卓妍、方中信等一大群港片熟臉,也不用多費口舌來介紹了。
《金手指》海報
從上映前的宣傳就能看得出,劉德華們還挺走心,畢竟這兩年港片的頹勢有目共睹,這些大腕怎么能不站出來,負起中流砥柱的責任呢。但很遺憾的是,事到如今,香港電影已經不可能靠明星陣容、主打情懷來重現輝煌了。不如說,《金手指》的問題,就是香港商業電影的結構性、本質性問題。
什么問題呢?當年的香港電影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觀眾的集體回憶,一是因為其創造出來的現代都市“奇觀”,確實很引人入勝;二是香港電影自帶工業化流水線,生產速度快、效率高,這一點曾讓許多內地同行嘆為觀止。
但隨著內地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香港電影里的現代都市生活已經離我們并不遙遠,曾經的神秘感,自然也就不復存在。至于曾是香港電影獨特優勢的流水線生產模式,更已經開始起反作用,成為創作上的束縛和桎梏,嚴重影響作品的品質。
《金手指》劇照
何出此言?所謂流水線生產,說穿了,就是模塊化的組裝方式。當年的王晶、劉鎮偉等人,未必藝術水準有多高,但勝在商業嗅覺靈敏,善于把觀眾喜聞樂見的要素一個個拼裝起來。所以從前咱們常常覺得有些香港電影很“無厘頭”,這不光是因為風格,也是因為劇情真的很“隨意”——一會來段飛車,一會來段槍戰,一會談情說愛,一會仁義道德……雜亂無章,但至少能保證,總有一款適合您。
多年之后,《金手指》也還是沿襲了上述傳統。126分鐘的電影,按說體量也真是不小了,可整整兩個多小時看下來,愣是沒看明白:你說,本片到底想說的是啥?
《金手指》劇照
先說人物,本片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人物形象的嚴重扁平化。劉德華與梁朝偉繼《無間道》后再聚首當然很值得期待,但前者為什么執著于追捕后者,缺乏動機的交代,顯得很蒼白;后者除了拼命表現囂張的表情,也沒有多少人物的魅力可言。更要命的是,兩人之間的互動也缺少火花,更不要說化學反應了。
其實本片很多人物都挺有故事感。比如蔡卓妍飾演的張嘉文,因為愛著梁朝偉所以心甘情愿被他利用,這種糾結甚至很病態的情感本來很有看點,但走馬燈式的劇情根本就沒有為阿Sa提供多少發揮的空間。導演似乎在完成一項大型工程,每個人物都是為完成目標而生的“工具人”,只需要站好自己的位置,其他的一概不用考慮。
《金手指》劇照
這就是模塊化組裝的弊端——因為大家都是“模塊”,所以可替代性也很高。觀眾讀不懂人物的喜怒哀樂,演員也只是例行公事,最后的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再說劇情,雖有創造港版“華爾街之狼”的野心,但說實話,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股票證券專業知識,普通觀眾一時半會還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梁朝偉的手段到底高明在哪里,劉德華又是怎么抓住他的把柄,直到影片結束大家都沒有得到一個比較清楚的答案,導演好像也絲毫不關心觀眾的感受。
這也是模塊化組裝的問題——重要的是想辦法填滿一個個劇情的窟窿,至于把它們連接起來的邏輯是否合理、順暢,反倒沒有人關心了。于是,香港電影的那些老毛病又出現了,一會是劉德華受困于家庭的煩惱,一會是梁朝偉陷入危機、步步驚心。觀眾始終搞不懂電影到底是要表現劉德華的正義還是梁朝偉的野心,整部影片就這樣反復橫跳在各種主題之間,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發力點。
《金手指》劇照
不得不說,如今的香港電影確實已經離觀眾越來越遠了。這不光是因為劉德華、梁朝偉等人年華漸漸老去,更是因為其已經逐漸脫離了時代。就像有很多網友反映的,電影的結尾似乎十分莫名其妙——之前那么多兇險的情況,梁朝偉都能化險為夷,怎么到最后就這么爽快地認罪了?其實如果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有一定了解,就不會對此感到奇怪——編著編著發現越扯越遠了,于是就匆匆來個結尾,這是港片老傳統了。就算經典如《英雄本色》,劇情其實都經不起推敲,何況是《金手指》呢?
《金手指》劇照
縱觀2023年在院線上映的香港電影,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敘事方式和題材選擇的“模塊化”。最近的《潛行》《爆裂點》《怒潮》等影片,拍來拍去,也還是臥底、背叛、兄弟、陰謀那點老掉牙的事兒。不光各電影的主演完全可以平替,就連劇情元素互相交換一下,也不會有多少違和感。再這樣不思進取地吃老本,就算在一部電影里集齊四大天王,也還是無濟于事。
看看元旦檔電影,《一閃一閃亮星星》主打一個吸引少男少女的浪漫愛情,《年會不能停!》給職場人在年末來了一場及時的心理按摩,就算是被猛烈吐槽的《非誠勿擾3》,至少還能提供一點屬于中年人的感悟和自嘲……而《金手指》呢,似乎并不關心觀眾喜歡什么,需要什么,只管照著原有的路徑接著拍就是了,不肯多花心思,也不愿多動腦筋。
盡管大家對香港電影的感情依舊在,也始終抱有其能迎來第二春的希望,但不改變這種態度,一切恐怕無從談起。香港電影,不能再沉迷在舊夢里不可自拔,應該抬眼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