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全省第一;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占比全省第一;新能源產業投資熱度全國第一;蜂巢能源短刀出貨量全球第一……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江蘇省常州市以一域之力為全局添彩,交出一份非凡的答卷。
經濟發展“走在前”
2024年,常州經濟運行回升加速、趨穩向好:全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位于蘇南第一;全市稅收占比84.1%,位于全省第一;上市企業累計突破100家,新增A股上市企業數量全省領先,消費品以舊換新使用資金規模居全省第一方陣。
圖源:常州發布
重大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常州正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推動經濟不斷回升向好,展現出足夠韌性。2024年,全市共42個項目入選2024省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15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達20個,重點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半導體、新材料等新興領域;重大產業項目達30個,數量并列全省第二。
同時,常州市場預期不斷轉好,投資和消費回暖向“實”。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0.5%。工業投資增長8.6%;投資結構向好,工業技改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9.4%和8.6%,較1-8月提升1.4個百分點。
產業集聚“走在前”
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居于全國第三,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全國第一,被工信部授予“中國新能源之都”城市產業名片;出臺全國首部新能源產業促進條例;率先發布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指南。
圖源:常州日報
直面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常州狂飆突進。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中表現突出的“比亞迪”和“理想”,不約而同扎根常州,樹起常州新能源整車制造的新標桿。預計2024年新能源整車產量68萬輛、占全省產量的70%。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4500億元。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中有4家布局常州,動力電池銷量接近全國1/5。金壇區以動力電池產業為核心,集聚一批優質上下游企業,擁有規上企業超過100家,產業鏈完整度達97%。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常州已形成了包括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充電樁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集聚了3000多家相關制造企業。
沿著“產業強市”這條路繼續前行,常州已在著手布局下一步棋,提前落子了合成生物產業,同時常州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的新材料產業也在蓬勃發展。比如常州與華大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成立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推動下游在生物制造、生物與信息技術融合領域、工程生物學應用的研究與轉化。
科技創新“走在前”
2024年,常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0家以上,總量超54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67家,總量達232家;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常州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快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鏈,持續驅動高質量發展。
圖源:常州宣傳
2024年來,常州積極引進科創資源,發揮龍城實驗室、先進制造研究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創新能力,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與工業母機“國家隊”共建合作深化,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先進動力與儲能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升格為省級。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一個個“小巨人”練就“獨門絕技”,合力提升常州含“新”量。微億智造是成立于2018年的企業,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500余項,國內外發明專利突破300件。去年3月,微億智造在業界率先將具身智能理論應用于工業場景,“創TRON”成為首個國家級智庫認證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并榮獲了被譽為機器人界“奧運盛會”的“CIIF機器人獎”。今年,這款機器人正式投入批量生產,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千億級市場。
綠色生態“走在前”
2024年,常州環境綠化滿意度蟬聯全省第一;太湖水質首次達Ⅲ類,長江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生態岸線占比保持全省第一。常州市立足“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資源稟賦,為“萬億之城再出發”匯聚更多綠色動能、增添更多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