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奇吃播又進化了。“大胃王”吃播潮消失近兩年后,各類獵奇吃播又卷土重來。從巴掌大的魚肥油,到樹枝一樣的茄子稈……有媒體記者連續(xù)數(shù)日蹲守40多個直播間發(fā)現(xiàn),主播們越吃越怪,只為引流和賣貨。
在追求視覺沖擊與快感刺激的流量密碼下,獵奇吃播已然成為一場“表演秀”,吃播們用近乎自殘的方式換取短暫的流量,觀眾則一邊惡心,一邊被“硬控”。 人們喜愛吃播,是因為在國人心中,美食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感載體,但主播們以近乎挑戰(zhàn)生理極限的方式進食,然后催吐,以此吸引畸形關(guān)注,用健康換取短暫流量,更將“粒粒皆辛苦”的告誡踩在腳下。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這種表演折射出當代網(wǎng)絡文化的某種病態(tài),“瘋狂喝酒吸引關(guān)注”“調(diào)戲異性收割粉絲”“線下約架卻稱義字當頭”,在一切看向流量的平臺環(huán)境下,主播們?yōu)榱双@得關(guān)注和打賞,甘愿將自己物化、異化,將身體淪為廉價的流量工具,尊嚴成為可被任意交易的籌碼。
若想徹底治理吃播亂象,則需要平臺系統(tǒng)性干預和主播價值重構(gòu)。一方面,平臺對吃播的管理,不應該只是一陣風,甚至總是出了事才想著封禁,卻在輿論嘩然中隱身,對于各類獵奇吃播,算法與流量必須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引導主播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而不是一味成為畸形娛樂的溫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