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學藝”,這兩年,上夜校成了年輕人最時髦的夜生活,也是性價比很高的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方式。多地政府對夜校提供補貼,希望推動社會形成持續學習的氛圍。
夜校受到熱捧的同時,近期,也有不少人反映,一些夜校在低價引流后,課程質量堪憂;甚至只是招生中介,根本不做培訓,學員報課后發現問題,卻又維權困難。年輕人上夜校解壓、“充電”,本是好事,一些機構卻打著夜校的旗號亂象頻出,該如何分辨?如何監管?
“下班去上夜校”成潮流
每周五晚上8時,江西省上栗縣的黃麗都會到青年夜校上課,她說,在夜校不僅能學到東西,還能結識新朋友。
黃麗表示:“每次我都是第一時間報名,我參加過書法、唱歌、爵士舞等課程,因為對這些比較感興趣。我感覺課程質量很好,每一位來授課的老師都是專業老師。青年夜校讓我的業余生活更加充實,也給我提供了認識新朋友的平臺。”
青年夜校負責人李卓昱介紹,夜校的課程涵蓋咖啡品鑒、書法、健身、歌唱等內容,每次課程能覆蓋50多人,盡可能做到“青年下班,夜校開門”。
李卓昱表示:“最大的難度還是在于要持續滿足年輕人的需求,要關注現在年輕人的興趣點。我們要盡可能地挖掘好的課程,要保證自己的課程質量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目前我們開設的課程,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熱門課程如咖啡品鑒、書法等上線后,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夜校”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迅猛,在某社交平臺上,“夜校”話題相關筆記的數量超過62萬篇。憑借價格低、課程種類多,夜校的熱度還在持續上升。除了緩解壓力、拓展興趣愛好以外,課程價格不高,也是人們選擇夜校充電并豐富生活的原因之一。
夜校火了之后卻亂象頻出
隨著夜校熱度的提升,行業內一些亂象開始出現。深圳的施女士9月初報的課程,等了一個月,夜校還沒有湊齊人數,再過一個多月才退款成功。
施女士說:“挺吸引人的,500元12節課,我就咨詢了一下,當時報了兩節課,第一節課成了,第二節課的情況是,一直說是人數不夠,當時承諾的是一個月內如果這個班沒有成,會把費用退還給我。過了一個月,我看那個班還沒有成,就問退費的事情,對方一直搪塞我,最后是催了幾次才退給我。”
雖然施女士順利上完了鋼琴課程,但她覺得課程質量也難以讓人滿意。
施女士表示:“這個課程就是跟夜校談的合作,真實的課程我不太確定是多少錢,之前跟我推過,就是12次課快結束的時候,推薦給我一個3680元的套餐,學完一本教材。但是我當時報的是鋼琴課,鋼琴課老師跟我說,現在上體驗課的書,就是你之后要報3680元的那一本書,你花3680元,也是學這本書的內容。”
事后,施女士特意去了解了一下這個所謂的夜校,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施女士表示:“我一開始以為是像學校一樣的,有自己的老師、自己的班、自己的課程。但是我沒想到都不是一樣的,它不是夜校,我覺得就是一個中介,跟很多培訓機構有合作,相當于我們是信息,對方把我們的信息轉到培訓機構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