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忙慌推出全新品牌“AUDI”的奧迪,似乎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感覺。
就在新品牌發布的當天,該品牌首款車型AUDI E概念車同期亮相。據了解,該車基于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定位為B級純電動掀背車車型,計劃于2025年實現量產并交付,而更早之前奧迪就傳出將跟國內廠商合作的消息,畢竟雖然名義上還能跟寶馬、奔馳齊名,但實際上奧迪的日子并不好過。
以銷量為例,2024年前三個季度,奧迪品牌共交付1,235,590輛(-10.9%)汽車,其中包括115,788輛電動汽車(-5.9%);同時,在利潤上奧迪同樣面臨大幅下滑的困境,奧迪集團今年前九個月收入為463億歐元,營業利潤為21億歐元,凈現金流為38億歐元,但在第三季度,其營業利潤暴跌91%至1.06億歐元。
過去我們一直說,BBA在電動化領域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畢竟只需要會講故事就不愁賣車,但如今顯然已經到了不得不轉型的局面。根據乘聯會的消息,今年十月份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量為94.6萬輛,同比增長49%,今年累計零售銷量已達807.8萬輛,眼看國內新勢力銷量蹭蹭往上漲。
而奧迪即便是通過拉橫幅的方式,也難以改變新能源銷量頹勢,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奧迪的電車沒有純電平臺技術支持,油改電的印象已深入人心,所以尋求合作,推出新的品牌來改變消費者的刻板印象確實是當務之急。至于效果如何,還很難說。
首先從品牌角度來說,盡管國產車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四個圈對于很多消費者還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換上“AUDI”字母標很可能失去原來的客戶,而年輕人本身對于國產新能源車就有著很強的包容性,加上各種新品牌林立,有多少人會去關注這樣一個新品牌呢?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名氣不如國產AITO名氣大。
當然,只要產品力夠好,也有機會。不過行業大佬已經紛紛斷言,智駕將會是新能源市場的一大關鍵,而目前的奧迪連智能車機都還沒玩明白,黑屏、卡頓是不少車主的常態,想要一步登天玩好智駕,作為消費者你敢信嗎?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現成的,比如在與上汽的合作能得到盡可能多的技術支持,另外之前奧迪還跟華為達成合作,全新上汽奧迪A5L將搭載華為智駕,如果全新品牌AUDI能夠走上問界的路子,借助華為的影響力和技術也有可能吸引到一部分消費者的關注,就看奧迪愿不愿意出賣“靈魂”了。
而落到AUDI E概念車上,整體采用掀背式設計,風格類似于蔚來ET5T這樣的旅行車,配備無框車門、隱藏式門把手、激光雷達、流媒體后視鏡,在設計以及整車的科技感上并不算差,顯然依舊是走的豪華路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官方表示,AUDI品牌專為中國市場打造電動車型,但首款產品似乎并沒有準確抓住國內的市場需求。
目前按國內市場的情況來看,20萬以上基本都是SUV銷量大于轎車,更是有理想這種全系SUV的“奇葩”存在,旅行車雖然顏值高,也兼具轎車和SUV的部分優勢,但很難吸引到很多對于大空間有需求的用戶,更何況不少技術都來自與國產車,如果價格不夠美麗,對于消費者而言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選擇國產新能源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