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特斯拉召開主題為“We,Robot”的Robotaxi演示活動,發布了名為Cybercab的Robotaxi。據了解,Cybercab僅有兩座,采用蝶翼式車門,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板,完全依賴特斯拉的FSD。
特斯拉CEO馬斯克介紹稱,CyberCab的成本將低于3萬美元,交通成本約為0.2美元/英里,預計于2026年開始生產。
圖源:特斯拉
粗看起來,作為一家車企,特斯拉推出CyberCab有些不務正業,但事實上,特斯拉的Robotaxi構想幾乎與自家的智能電動車上市相同步,稱得上是公司的“第二條曲線”。早在2016年7月,特斯拉就在“宏圖第二篇章”中闡述了Robotaxi理念,“讓車輛閑置的時候,通過分享幫車主賺錢”。
事實上,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逐步成熟,Robotaxi確實有可能顛覆汽車產業。
Frost&Sullivan預測,2030年中國L4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有望達9.5%,Robotaxi市場規模將達4888億元。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Tom Narayan在研報中表示,隨著Robotaxi技術逐步成熟,消費者將不會再購買私家車。在此背景下,特斯拉確實有必要提前布局Robotaxi。
因Robotaxi極具想象力,目前不止特斯拉,谷歌、百度、如祺出行等企業也在布局相關業務。比如,2024年6月,百度的蘿卜快跑在武漢提供全無人駕駛叫車服務,引發網友熱議。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宣稱,計劃于2026年推出Robotaxi。
盡管特斯拉此前的Robotaxi發布會頗為無聊,對投資者也沒有太強的吸引力,但此番特斯拉切入Robotaxi賽道,還是清晰無誤昭示出,馬斯克對自家的FSD技術足夠自信。隨著FSD入華以及Cybercab量產,一眾中國Robotaxi玩家,或將直面特斯拉這個兇悍的“攔路虎”。
馬斯克虛晃一槍,FSD極具威懾力
盡管早已明確提出Robotaxi構想,并且馬斯克也屢屢宣傳Robotaxi概念,但特斯拉的Robotaxi業務卻屢屢跳票。
早在2019年,馬斯克就宣稱,2020年某個時間,特斯拉將擁有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不過如我們所見,2020年時,特斯拉的Robotaxi業務并未落地。
圖源:特斯拉
2022年,馬斯克將特斯拉Robotaxi的量產時間推遲至2024年,并宣稱將“扔掉方向盤或踏板”。終于,2024年4月,特斯拉官宣,將于8月8日推出Robotaxi。不過,特斯拉的Robotaxi又延期2個月,最終于10月11日正式問世。
復盤特斯拉Robotaxi業務的發展史可以發現,2024年后,其Robotaxi產品落地速度明顯加快。這或許是因為特斯拉的FSD技術逐步成熟。
圖源:何小鵬
2024年3月,FSD Beta測試計劃結束,“FSD Beta”更名為“FSD (Supervised)”。與此同時,基于“端到端”技術的FSD V12在北美大規模推送,好評如潮。何小鵬體驗完FSD V12.3.6后在社交媒體平臺表示,“FSD在硅谷和高速表現極好,可以達到很高的分數。”
考慮到特斯拉的Cybercab取消了方向盤、油門和剎車板,其顯然高度依賴自動駕駛技術。而FSD V12高度成熟,無疑是特斯拉Robotaxi業務落地的關鍵推手。
即便兩年后才會生產,但Cybercab在此時發布,也從側面說明,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這或許會給競爭對手帶來較強的威懾力。
與大部分車企采購開放供應鏈的智駕方案,并且需要激光雷達作為安全冗余不同,特斯拉擁有自研智駕芯片,并且采用純視覺方案,技術和成本優勢都更為明顯。
圖源:信達證券
比如,最新款的特斯拉車型搭載了HW4.0自動駕駛硬件,擁有第二代FSD芯片,CPU內核從12個增加至20個,算力從144 TOPS提升到720 TOPS。對比而言,其他車企的旗艦車型大多采用雙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僅為568 TOPS。
自研芯片不止可以帶來更高的算力,還決定了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算法高度契合。在此基礎上,特斯拉發力更具競爭力的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充分挖掘出了HW4.0自動駕駛硬件的潛在價值。
接受采訪時,英偉達CEO黃仁勛對外表示,“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方面遙遙領先。特斯拉第12版全自動駕駛汽車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一點是,它是一個端到端的生成模型。”
圖源:信達證券
據了解,早在2022年末,特斯拉就開始布局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馬斯克曾表示,“FSD V12端到端模型迭代主要受到云端算力資源掣肘。”目前,特斯拉正重金堆算力,計劃于2024年底前,對DOJO超算中心投資超10億美元,將算力提升至10萬PFLOPS。對比而言,其他車企算力中心的算力僅為1000 PFLOPS左右。
當然了,Cybercab之所以可以落地,不止受自動駕駛技術成熟與否影響,也與成本高低息息相關。即便現階段有了革命性的自動駕駛成本,但整車成本居高不下,Robotaxi也難以大規模推廣。
馬斯克曾宣稱,“與其他汽車公司相比,特斯拉的特點就是實現了‘不可思議’的垂直整合”。過去幾年,特斯拉將觸手伸向上游產業鏈,布局自研芯片、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再疊加數以百萬出貨量帶來的規模效應,特斯拉汽車擁有極強的成本優勢。此外,特斯拉汽車采用純視覺方案,不搭載成本高昂的激光雷達,成本還可以進一步下探。
馬斯克宣稱,CyberCab的成本將低于3萬美元,約為人民幣21萬元。而沙利文披露的《2024年中國Robotaxi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Robotaxi的單車產品投入約為30萬元左右,顯著高于特斯拉的CyberCab。
Robotaxi混戰多年,“三強多弱”格局初顯
盡管特斯拉帶火了Robotaxi概念,但事實上,過去幾年,Robotaxi產業一直在蓬勃發展,目前行業已經涌現諸多玩家,并且已有成熟的產品上路。
圖源:中金點睛
中金點睛研報顯示,“目前中美兩國在Robotaxi商業化探索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中美國明星Robotaxi企業包括特斯拉、谷歌、Cruise等,中國知名企業則包括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如祺出行等。
圖源:谷歌
在美國市場,2024年以來,谷歌Waymo的Robotaxi不斷擴大服務區域,6月在舊金山面向全域用戶開放無人駕駛出行服務。2024年8月20日,Waymo宣布,在美國每周無人車付費出行次數突破10萬次,相較5月份的5萬次翻倍。
無獨有偶,2024年5月,Cruise也宣布重啟Robotaxi業務運營,在亞利桑那州測試有安全員的Robotaxi。
在中國市場,2023年以來,百度的蘿卜快跑也開始加速落地,目前已于全國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運營服務,實現超一線城市全覆蓋。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7月28日,蘿卜快跑在全國累計提供超700萬次的乘車服務;2024年Q2,蘿卜快跑提供約89.9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26%。
盡管目前Cruise、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如祺出行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Robotaxi,但這些企業的Robotaxi車隊還不成氣候,均處于追趕梯隊。
簡言之,目前全球Robotaxi行業呈現“三強多弱”的局面,其中特斯拉的Robotaxi產品雖然尚未上線,但由于具備出眾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想象力非凡,而谷歌和百度也依托海量的訂單,躋身Robotaxi強隊。
雖然目前全球Robotaxi行業競爭格局已逐漸清晰,但由于自動駕駛技術尚處發展起步期,各個企業Robotaxi產品的技術路徑并不一致。
整體而言,由于缺少海量量產汽車提供數據助力技術迭代,Waymo、百度等科技公司走“跨越式”路線,試圖一步到位,實現L4級+自動駕駛;而以特斯拉為主的車企,由于擁有海量的數據,可以不斷結合數據迭代,因而走“漸進式”路線,先從L2/L3級輔助駕駛起步,一步步實現L4/L5級自動駕駛。
事實上,不同的技術方案,也決定了不同科技公司自動駕駛技術有不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