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蘋果這兩年的風評并不能算好,已經連續幾年等擠牙膏,另外信號、發熱、續航等問題遲遲不解決也讓不少用戶怨聲載道,繼而也直接影響了iPhone的銷量。
在國內而言,iPhone 15的跌價幅度可以用慘不忍睹形容,在第三方平臺常年有著兩千多元的補貼價格。而根據數據來看,促銷活動似乎也沒有能帶動多少的銷量,整個第一季度iPhone出貨量直接大跌9.6%。而實際上,蘋果在市場上的糟糕表現也早已不局限于中國市場了。
根據數據顯示,在全年的第一季度以及第二季度里,蘋果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過峰值的40%,然而到了今年直接下滑到了33%,上一次如此低的新機激活量已經要追溯到2017年了。而分析機構認為,其疲軟等市場表現和新機擠牙膏和質量下滑是直接掛鉤的。
然而,讓蘋果年復一年擠牙膏的原因,又來源于蘋果用戶的過于包容。如果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蘋果擠牙膏已經不是一時半會的事了,已經是連續幾年的結果。然而前幾年蘋果市場表現依舊喜人,蘋果方面看到這種擠牙膏又叫好又叫座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太大動力更新自己的產品,最終在iPhone 15系列這年迎來口碑的崩盤。
如今全球市場下蘋果的份額都在呈現下滑態勢,蘋果能否奮起反擊?個人認為其繼續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首先自然是信號問題,有多少朋友是一上地鐵就直接失聯的?這方面安卓已經能將蘋果按在地上摩擦。第二則是散熱問題,眾所周知上代15 Pro首發了3nm芯片,然而由于糟糕的散熱,就實際表現而言并不能看出其性能上的優勢,甚至連上代較為有亮點的光追功能,都很少有用戶敢去開啟。第三則是影像,目前蘋果的潛望長焦已經落后了安卓好幾個版本,實用性不強,直白點說蘋果現在完全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算法優勢。
然而,說再多也只是用戶的期望,想要解決這三個痛點相信對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來說并不是難事,然而這么多年過去老毛病依舊,這不免讓人深思蘋果的商業理念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