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球智能手機第一季度數據的發布,可以明確的一點是,連續的正增長代表著行業走出了動蕩期。其中,中國作為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更是被看作全行業的晴雨表。
4月23日,中國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銷量的數據已經出爐,實現了第二個季度同比正增長。不過,相比較全球7.8%的增長,中國市場的這一數字僅為1.5%,環比也只有4.6%。
與此同時,鈦媒體APP還發現,一年的時間,國內手機市場的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其中,華為增勢依舊迅猛,與蘋果市場份額之間的差距也僅剩0.2%。另一家國產品牌OPPO掉隊也較快,從去年的第二降至今年同期的第五,跌幅也僅次于蘋果。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AI等多種因素的疊加下,今年國內手機市場還會有較大的變動。高端市場逐漸回歸到蘋果與華為的雙雄時代,中端機市場除了比拼性價比,品質也成為了更多用戶的追求。另外,還有一點比較令人期待的就是,蘋果的“頹勢”,今年還有沒有止住的可能。
華為逼近蘋果,OPPO“掉隊”
每年的第一個季度,都是手機市場新格局的風向標。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1.5%。Counterpoint研究副總監 Ethan Qi表示:“隨著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持續增長并實現4.6%的環比增長,復蘇勢頭似乎正在積聚。”
一季度,由于春節期間銷售活動的加持,成為推動國內手機增長的關鍵因素。相關數據指出,在春節前四周的平均每周銷量與正常周相比增長了20%。鈦媒體APP了解到,在線上,京東、淘寶等平臺在春節等假期期間都開啟了相關促銷活動。
而在線下,春節前,渠道商為了清庫存,也都推出了不小的折扣。“現在手機更新的頻率逐漸加速,加上受眾需求的變化,我們都不原因存太多貨,趁著節日趕緊出貨,少掙點都無所謂。”深圳某手機商家告訴鈦媒體APP。
從Counterpoint公開的數據顯示,相比較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有三家品牌實現了增長,分別是華為、榮耀和小米。對比之下,去年僅有蘋果和華為實現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大環境轉好的背景下,國內市場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變化華為的高增長與蘋果的下跌。
一季度,華為排名從去年同期的第六提升至第四,市場份額重回兩位數,達到了15.5%,同比增長69.7%,與蘋果之間的份額差距也僅剩下0.2%。去年,華為Mate60系列的發布,吹響了華為回歸的號角。緊接著,nova新品的推出,進一步推動了華為在中端市場的回暖。鈦媒體APP從一位渠道商那得到的消息指出,華為Mate 60系列的部分版本仍處于加價回收狀態中,尤其是Pro版本,最為火熱。
對比之下,蘋果一季度在國內市場19.1%的跌幅,則是從去年的第一跌至今年同期的第三。蘋果的頹勢也早有信號,今年前六周銷量直接大跌超20%,與往年相比,蘋果的換機需求也略顯疲軟。即便是降價促銷,也未能提振銷量。
iPhone15系列,鈦媒體APP拍攝
“首先,它在高端面臨著來自復興的華為的激烈競爭,同時也被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的激進定價擠壓在中間。”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Mengmeng Zhang表示,“盡管iPhone 15是一款很棒的設備,但它與前一代相比沒有重大升級,因此消費者暫時對舊一代iPhone感到滿意。”
不僅僅是中國市場,放眼全球,蘋果一季度的跌幅也是前五名中最大的,達到9.6%。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指出,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消費者心理發生了變化,蘋果連續幾代產品的升級幅度較小,與安卓旗艦產品差距縮小,使得在消費者心理至少已不再是首選了。所以,看到從去年開始連續降價以后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別明顯。
除了蘋果,還有一個品牌在今年一季度過得比較糟糕,那就是OPPO。去年還是僅次于蘋果排在第二,今年就大跌15.5%,排在華為后面,位居國內市場第五名。今年2月份,OPPO喊出了AI手機的口號,但從終端的表現來看,似乎并沒有太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