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原本是理想的純電大年。按照其2023年底的規劃,3月發布 MEGA ,下半年發布 3 款純電 SUV。其中,M9、M8 將在 2024 年內量產,M7 預計在 2025 年一季度量產。就在今年2月,理想創始人、CEO 李想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將是理想汽車史無前例的產品大年,到年底,理想將有 4 款增程電動和 4 款高壓純電車型在售。
不過,時至今日,理想卻調整了戰略規劃。主要原因還是其企業內部做出的戰略調整,因為按照企業的模型測算,如果要支撐一個月銷量過萬的新車型,理想測算要在全國新增 500-600 個固定展位,否則會出現車型增加,銷量卻沒增加的情況。
從銷售數據來看,2024 年一季度,理想比去年同期多賣了2.8萬輛車,總營收增長了36.4%至256億元,但凈利潤從9.3 億元降到了5.9億元。
該公司預計第二季度汽車交付量將達到10.5萬至11萬輛,收入將達到人民幣314億元。這意味著理想汽車下半年需要月均銷售約6萬輛汽車才能實現全年銷售目標。
另一方面,一季度比亞迪賣出了62.4萬輛車,同比增長了2.1%;特斯拉銷量為38.6 萬輛,同比下降4.5%;奔馳、寶馬的中國區一季度銷量分別降了7%、3.8%。
小米華為懂互聯網,負責人都是可以面對公眾營銷大師,學歷也高,還是集團化作戰,各兵團可以相互支持。
理想是新勢力里的翹楚,但得罪人太多,負責人面對公眾的能力,也不如余雷,現在是高手過招,犯錯就會被對方重擊。
從年初手握千億現金流的高光時刻,到MEGA的價格和銷量預期錯位,再到組織架構重大調整以及近期的裁員和調整車型發布節奏。
截至目前,在全國,理想于142個城市擁有474家零售中心,于209個城市運營356家售后維修中心及理想汽車授權鈑噴中心,并已投入使用357座理想超充站,配備1544個充電樁。理想汽車是當下眾多新能源的一個縮影,隨著華為、小米等一眾造車新勢力的入局,20萬以上能夠保持銷量穩定的屈指可數。
國產新能源車同質化太嚴重,更新換代速度太快,”出欄”速度太快,出海能力孱弱。在汽車這個領域中,那些傳統的大佬們并非等閑之輩,他們既愛學習又能創新,傳統車企扎實推進,定位明確,憑借著極致的品質控制、成本以及渠道優勢,漸漸開始崛起。新勢力必須要磨平棱角才能夠求得生存空間,之前那種想要借助互聯網的威力來橫掃傳統車企并顛覆這個行業的念頭,現在看來也僅僅只是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