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抖音悄然在其平臺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正式上線“打車”服務。
這一動作,表面看似只是抖音功能版圖中一個不起眼的增添,實則背后暗流涌動,預示著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深遠布局,以及對出行市場格局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當億萬抖音用戶如往常般沉浸在短視頻的海洋中,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個人頁面“我的錢包”里,一個名為“打車”的新選項正靜靜地躺在那里,如同繁華都市中的一家隱秘小店,雖不張揚,卻潛藏著無限可能。
它與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等功能并列,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抖音的出行服務,來了!
點擊進入“打車”界面,用戶會發現,首當其沖的是聚合平臺高德打車。選定出發地點后,“現在出發”“特惠拼車”等選項躍然屏上,預約、代叫、接送機等服務也是一應俱全。
而界面右上角那句“更多品牌敬請期待”,更像是一張神秘的邀請函,透露著抖音在出行服務領域的野心遠不止于此,更多的出行平臺即將入駐,共同編織一張覆蓋廣泛的出行服務網。
抖音打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早在2019年,抖音開放平臺就已對出行領域拋出了橄欖枝,提供相關工具支持。只是那時的它太過低調,如同潛藏在深水中的魚兒,未能引起太大波瀾。
而如今,打車入口正式入駐“錢包”功能模塊,就像魚兒終于躍出水面,激起了市場的層層漣漪。
據悉,抖音打車并非采用高德那樣的聚合模式,而是更傾向于提供小程序服務,并做好平臺監管,這與微信小程序的服務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于用戶而言,如今在抖音打車有兩種便捷途徑:
一是搜索框直接搜“打車”,下拉頁面即可看到高德、陽光出行等第三方出行平臺;
二是直接打開“錢包”進入打車界面。
而抖音打車的獨特魅力,在于其特色優惠活動。
以陽光出行的抖音小程序為例,用戶不僅能加入“陽光出行粉絲福利專享群”,還能輕松搜索到“陽光出行打車券福利社”店鋪,領取優惠券。
這無疑是給傳統的出行服務添上了一抹甜蜜的色彩,吸引著眾多用戶紛紛嘗鮮。
那么,抖音為何如此執著于進入出行服務賽道呢?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首先,抖音作為流量巨頭,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高度活躍的社區氛圍。將打車服務融入抖音平臺,無疑能夠借助其強大的流量優勢,快速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同時,打車服務的加入也進一步豐富了抖音的本地生活服務內容,提升了用戶的黏性和活躍度。
其次,抖音打車通過提供小程序服務和平臺監管,構建了一個開放、共贏的出行服務生態。這不僅有助于吸引更多出行平臺入駐,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更便捷的出行選擇;還能夠促進出行行業內的良性競爭和創新發展。
再者,抖音打車還通過特色優惠活動等方式,增強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忠誠度。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有助于抖音在出行市場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效應。
據《晚點LatePost》披露,2024年9月,抖音電商的銷售額增速如斷崖般下跌,從年初的60%高位滑落至不足20%;前三季度的廣告增速也從40%左右的熱浪,退潮至17%以內。
面對這一困境,抖音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新的變現渠道——打車服務。
打車,這個高頻剛需的場景,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散發著無盡的魅力。想象一下,6億日活用戶在刷抖音的片刻,隨時可能產生打車的念頭。如果抖音能將這股流量與用戶的出行需求緊緊相連,每一次打車訂單的成交,都將為抖音帶來可觀的分成收益。
這無異于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設立了一個收費站,讓源源不斷的車輛(即用戶需求)為抖音帶來持續的收入。
抖音打車服務的上線,并非一時的沖動之舉,而是其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這一舉措,不僅為抖音開辟了一條新的變現渠道,更是其構建出行生態的重要一步。
在出行生態的構建上,抖音有著清晰的藍圖。它不僅僅滿足于短期的流量變現,更著眼于長遠的生態布局。去年,抖音與長城汽車的戰略合作,就像兩顆不同軌道的星球相遇,碰撞出了創新的火花。通過與汽車廠商的深度合作,抖音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汽車內容,更拓展了其在出行領域的業務邊界。
而車主服務的上線,更是抖音出行生態構建中的重要一環。在抖音App的錢包內,車主可以找到加油/充電、洗車、車主商城、叫代駕、買車險等一系列服務。這些服務就像是為車主打造的一個全方位的服務驛站,滿足了他們在出行過程中的各種需求。
從打車服務到車主服務,抖音正一步步地構建一個完整的出行生態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不僅提升了用戶的黏性和忠誠度,更為抖音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然而,抖音在構建出行生態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市場競爭的激烈、服務質量的管控等問題,都如荊棘般橫亙在其面前。
想象一下,當你在刷抖音時,突然想打車,無需跳出應用,打車需求就能被無縫對接,這種便捷性豈是傳統網約車平臺所能比擬?
有記者的調查數據揭示了這一需求的龐大:在抖音內搜索打車小程序,“小拉出行”有255萬人最近使用過,曹操出行117萬,高德打車3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