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新能源車主,前后換過兩輛新能源車,內心五味雜陳,很多朋友問我新能源車怎么樣?能買嗎?油車與電車該怎么選?其實,我想說,一輛新能源車到底怎么樣,不要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
看一輛新能源車到底好不好?除了看幾個核心地方之外,還要看合不合適自己,別被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所迷惑,之所以有的車主后悔選了新能源車,其實關鍵還在于它的幾個痛點很戳心,如果能接受它的不足,才能充分享受新能源車的優勢。
![開了6年新能源車,慢慢才明白:電車短時間很難替代燃油車](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515/2240015W20.jpg)
第一點,為什么說買電車很有必要看“品牌”?
其實,不管是買燃油車還是買新能源車,看品牌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說對于現在的燃油車來說,隨著三大件技術不斷成熟,不管是國產車還是合資車,不管是頭部品牌還是二線品牌,同價位的兩款車,其實在三大件上的差距越來越小,因此品牌屬性弱化了,但是新能源車不一樣。
純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增程式這些新能源車,真正大量進入市場的時間也沒有超過10年,要知道,汽車制造絕非簡單的“拼裝”,這一點10年前的國產車就是前車之鑒。
![開了6年新能源車,慢慢才明白:電車短時間很難替代燃油車](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515/22400245601.jpg)
換句話來說,三電、智駕、智能化等核心技術都還在不斷完善,尤其是一些新勢力車企,此前從來沒有沉淀造車的經驗,造出來的新車,也沒有經受住市場的檢驗,在整車穩定性、安全性、耐久性等等方面都有待驗證。
對于普通車主而言,本身缺乏對新能源汽車整體的認知和深入的了解,那能做的就是“跟風”,看品牌,看銷量,看口碑。
![開了6年新能源車,慢慢才明白:電車短時間很難替代燃油車](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515/22400220322.jpg)
一款車在市面上的保有量越大,雖然不能完全代表它就是一款好車,但經受住廣大車主的驗證,至少能說明它并不差。而一些小眾品牌,別看它堆砌的配置很高,但可能沒幾年車企就倒了。
第二點,新能源車的技術屬性很強,電池、電機、電控、智駕、安全這些是核心。
相信很多人買新能源車,都會關注它的續航有多遠、動力性能、智駕技術這些方面,但卻很少有人會注意動力電池類型、電池容量、電機轉數、輔助駕駛系統使用哪種芯片,算力怎么樣。
![開了6年新能源車,慢慢才明白:電車短時間很難替代燃油車](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515/224002C263.jpg)
像聊聊動力電池,續航越長可能越受歡迎,但續航長既是優勢也是“痛點”,續航越長,意味著電池容量也就越大,這部分電池普遍都是采用三元鋰電池,不僅價位比磷酸鐵鋰電池貴,而且在擠壓、碰撞、針刺、過充等極端環境下,三元鋰電池的穩定性不如磷酸鐵鋰電池。
說白了,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更高。
再來說說智能輔助駕駛,優秀的智駕技術,不僅要看搭配的硬件實力,更要看車企的系統算法邏輯,最終通過實際駕駛中體現出來。
如果只是看一些很常見的輔助項目,比如自適應跟車、變道、主動剎停等場景,相信大部分車型都能做到,但是能用和好用的區別還在于復雜路況下輔助駕駛的細節表現。
舉個例子:在彎道很急的路段,不妨開啟輔助駕駛,一試便知,優秀的智駕能做到像一位老司機那樣,坐在車里感覺很嫻熟,而有的車型,總感覺輔助駕駛有些生硬,不能提前預判性打方向盤,眼看快要壓到路邊實線了,才大幅度打方向,坐在車里不僅看著有點擔心而且乘坐體驗也不好。有的車可能在急彎上都無法自主完成駕駛,中途就提示人為介入。
第三點,有車主說:看一輛新能源車怎么樣,跑一趟高速就知道了!
的確,高速就像一面照妖鏡,一輛車在動力、電池、續航、智駕、安全等方面的優缺點立馬體現得淋漓盡致。從續航來說,冬季低溫+高速行駛+開空調音樂等耗電設備,真實續航立馬就能看出來。
很多電車在這樣的場景下,實際續航可能要打5-6折,原本標稱續航500公里的車型,可以跑250-300公里,而如果電池技術、電控技術、整車設計等方面都足夠優秀,可能實際續航能達到300-350公里,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