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份,新能源市場銷量持續走高。據乘聯會綜合預估,4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0萬輛,同比增長33%,環比微降2%。
持續兩年的“價格戰”,讓油電同價的現象普遍化,進而加速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在4月份上半月新能源滲透率一度達到50%。除了產業大環境向好外,一些主流車企經過這幾年轉型升級,全面發力新能源賽道,共同助推國內新能源市場不斷向上。
奇瑞發力新能源不客氣
從乘聯會發布的4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來看,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等傳統新能源廠商技壓群芳,成為銷量重要貢獻者。其中,比亞迪以31.2萬輛的表現,毫無懸念地位居銷量排行第一。長安汽車銷量5.16萬輛,位居第三名;吉利汽車銷量5.14萬輛,位居第四名,其銷量相較于3月份也有著明顯進步。
值得一提的還有奇瑞汽車,4月份批發銷量2.97萬輛,相比3月份2.48萬輛的銷量有了很大提升,同時排名從3月份的第8名提升第6名。照這樣的速度下去,奇瑞新能源很快就會超過上汽通用五菱,排名位置更靠前了。
奇瑞在新能源上的表現,可以用一句“不客氣了”來形容。相較于前幾年,奇瑞在新能源上主打小型純電動車,這兩年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奔跑。從布局純電、混動、增程、氫能等多動力技術路線,到形成奇瑞風云、星途星紀元、捷途山海三大新能源序列以及獨立的iCAR新能源品牌,可以說奇瑞在新能源領域已經構建了非常完善的體系,為其在新能源賽道上發力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據了解,今年前4個月奇瑞系新能源累計銷量達9.31萬輛,同時在北京車展上風云T9、星紀元ET、山海T2、iCAR V23、X25、風云E06、星途E08等新能源新品迎來了首發或上市。豐富的新能源產品矩陣,既是這個低頭做研發“理工男”的實力體現,也是奇瑞發力新能源“不客氣”的底氣所在。
特斯拉遭遇市場瓶頸?
不得不說,率先完成新能源化轉型的比亞迪,占據著先入為主的所有優勢,近幾年也開啟狂奔模式,不僅在新能源銷量持續創新高,同時在新能源布局上也形成高端、中高端、主流車型的全覆蓋,從售價超過100萬元的仰望品牌,到騰勢、方程豹以及王朝與海洋網產品,可以說達到了面面俱到程度。
此外,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開始攻城拔寨。從廠家發布的數據來看,4月份比亞迪出口達4.1萬輛,同比增長超176%。如果在海外市場再加把勁,那么比亞迪就可以實現到百尺竿頭進一步,未來銷量數據將會更加可觀。
從銷量排行來看,位居銷量排名第二的是特斯拉中國。雖然4月份特斯拉批發銷量達到6.2萬輛,但相比3月份8.9萬輛的批發量縮水了不少。
特斯拉中國的種種表現,讓人會聯想到其遭遇市場瓶頸。在今年“價格戰”初期,當別的車企爭先降價以求銷量的關鍵時刻,特斯拉不降反漲價。開始特斯拉這種操作,還真讓人感慨它的產品力強,不用看別人臉色,但是很快就傳來將全球裁員10%的消息,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加入降價大軍,Model 3/Y/S/X全系在國內降價。
如此來看,在“價格戰”的持續沖擊下,“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嚴重內卷的車市,讓一向不走尋常路的特斯拉扛不住壓力了,想辦法自保了。
小米汽車一鳴驚人
在乘聯會發布的4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數據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全新面孔,那就是小米汽車。盡管上市時間不長,但小米汽車的表現卻很驚人。從數據來看,今年4月份批發銷量7058輛,位居第二十名位置,與小鵬、哪吒汽車排名只相差四五名,遠遠地將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智己汽車甩在后面。
小米SU7上市24小時訂單破8.8萬臺,4月批發銷量超7000輛,對于一個剛發布首款新車的新勢力而言,這個數據已經相當出色。相對而言,目前小米汽車不愁銷量,愁的是怎么將大量米粉訂單轉化成實際交車數量,保質保量地完成交付。
在造車案例中,自帶主角光環的小米汽車如此熱銷確實讓人沒有預料到。并且在只有一款產品的情況下,其風口就已經蓋過了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還真是來勢洶洶。
據了解,小米第二款新車定位純電SUV,預計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第三款車預計于2026年推出。隨著產品矩陣的豐富,相信小米汽車的發展更讓人看好。
在《車壹圈》看來:4月新能源市場有兩大看點,一是新能源滲透率一度達50%,這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分水嶺。其次就是一些車企你追我趕,從奇瑞汽車到小米汽車,行業黑馬接踵而來。
在新能源賽道上,如今進行到下半場,是騾子還是千里馬已經開始顯現。而伴隨著“價格戰”硝煙,2024年國內車市更加內卷。作為市場滲透率已達50%的新能源汽車,不僅要與燃油車爭市場,同時也迎來決戰前夕,淘汰賽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