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中的 “逆襲者”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零跑汽車成功突出重圍,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盈利的新勢力車企。2024 年 1 月 13 日晚,零跑汽車發布盈利預告,宣布 2024 年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轉正,提前一年達成單季度盈利目標。此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回顧 2024 年,零跑汽車的銷量成績十分亮眼。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 29.37 萬輛,同比增幅達 103.75%,遠超既定目標 ,并連續七個月創月交付歷史新高。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零跑月均交付超 4 萬輛,新勢力銷量排名躍升至前二。銷量的持續增長為其盈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零跑汽車還預期 2024 年營業收入不低于 305 億元,同比增長不低于 80%;毛利率不低于 8%。在實現自身盈利的同時,零跑汽車全國經銷商在 2024 年的累計盈利率也接近 85%,盈利率領先行業,其銷售渠道也在穩健發展。
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如今的盈利破局,零跑汽車究竟憑借什么實現了這一華麗轉身?在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實則蘊含著諸多必然因素 ,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剖析零跑汽車盈利背后的底層邏輯。
零跑的發展歷程回顧
零跑汽車的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挑戰與機遇 。2015 年,零跑汽車在杭州正式成立,創始人朱江明懷揣著打造一家千億市值企業的夢想,帶領零跑汽車踏上了新能源汽車的征程。
2017 年,零跑汽車首款量產車型 S01 亮相,然而這款定位為十幾萬的廉價跑車,由于市場定位偏差,銷量不佳,最終于 2022 年退市。但 S01 也并非毫無價值,它讓零跑在技術研發上得到了鍛煉,其娛樂系統、車機軟件、感知系統等大部分核心軟硬件均由零跑自研而來,這在當時是許多車企所不具備的能力。
真正讓零跑汽車嶄露頭角的是 2020 年 5 月上市的零跑 T03 。當時,新能源車市呈現出啞鈴結構,消費者要么購買高價純電車型,要么選擇低價純電小車。零跑 T03 售價僅 5.98 - 7.58 萬元,憑借自研帶來的成本優勢,在續航、空間、智能車機等方面領先于對手,甚至還配備了 L2 級智駕,性價比極高,一炮而紅。2020 年,零跑銷量突破萬輛大關,其中 T03 銷量達到 10266 輛,2021 年 T03 銷量更是達到 39149 輛 ,為零跑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1 年,零跑汽車將目光瞄準了 15 萬級市場,推出了零跑 C11 。C11 軸距達 2930mm,車長接近 4 米 8,但定價僅 17.98 萬元 - 22.98 萬元,以 “品價比” 戰略迅速走紅。2022 年,零跑汽車全年銷量達到 111168 輛,其中 T03 占比 55.7%,C11 占比 39.9%,雙支柱車型的成功讓零跑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了腳跟。同年,零跑汽車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2022 年 10 月,零跑推出中大型純電轎車 C01 ,車長超過 5 米,全球首搭 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售價卻僅 19.38 萬元 - 28.68 萬元,極具競爭力。盡管初期 C01 銷量不佳,但隨著市場的逐漸認可,其銷量也在逐步提升。
2023 年,零跑汽車開始推出混動產品 ,除入門級產品 T03 外,主銷的 C 系列產品均采用了增程式混動和純電雙動力形式。混動產品的推出,滿足了消費者對于續航和駕駛體驗的多樣化需求,成為零跑汽車銷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進入 2024 年,零跑汽車的銷量持續攀升 ,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 29.37 萬輛,同比增幅達 103.75%,連續七個月創月交付歷史新高。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零跑月均交付超 4 萬輛,新勢力銷量排名躍升至前二 ,并最終實現了單季度盈利,提前一年達成目標,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匹黑馬。
盈利的關鍵因素
技術立身,全域自研
零跑汽車自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全域自研的發展戰略,在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池、智能電驅以及整車架構六大領域實現了全面突破。經過 8 年的技術積累,零跑的全域自研已經實現了從 LEAP1.0 到 LEAP3.0 技術架構的升級迭代 。
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零跑自主研發的 “四葉草” 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以一顆 SOC 芯片打造中央超算,融合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車身域,實現了智能電動車核心部件的高效協同,為用戶帶來了常用常新、更高階的智能電動汽車體驗。在智能座艙領域,零跑全系搭載高通 SA8295P 芯片,AI 算力 NPU 達到 30TOPS,CPU 算力是 8155 的 2 倍,反應速度快,車機運行更流暢,GPU 是 8155 的 3 倍,寬裕的算力可輕松滿足買車后 OTA 升級,常用常新,多年后依然好用如新。
在智能駕駛方面,零跑憑借 30 顆高性能感知元件 + 高算力模塊,支持城市 NAC / 高速 NAP 全場景體驗,可拓展至 L3 級智駕能力,還率先發布了單芯片艙駕行泊三位一體融合系統,實現了一顆 8295 芯片的艙駕行泊三位一體功能融合。創新的 NAC (全時 ACC) 導航輔助巡航,在無高精地圖下,通過多模態感知大模型識別道路紅綠燈、斑馬線、車道線曲率及障礙物等信息,幫助駕駛員更好地開車。
在電池技術上,零跑在行業內率先實現量產無電池包 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并將其升級到了 2.0 版本。創新采用無電池包、無模組技術,電池與底盤進一步融為一體,讓電池具備更安全耐用的特質,720min 無熱擴散技術搭配 400V 快充能力,讓用戶擺脫續航焦慮。
全域自研不僅提升了零跑汽車的技術實力,還帶來了顯著的成本降低和規模效應。占整車成本 60% 的零部件均可實現自研自造,使得零跑在成本控制上具有更大的優勢,為盈利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成本控制,效率為王
在成本控制方面,零跑汽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供應鏈整合上,零跑通過自建電池 PACK 工廠、自研芯片等舉措,有效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供應鏈的可控性。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研發零部件,確保零部件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同時通過優化供應鏈流程,降低采購成本和庫存成本。
在生產管理上,零跑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與代工工廠合作,減少了生產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零跑注重生產過程的優化和效率提升,通過持續改進和消除浪費,實現生產的低成本、高質量和高靈活性。
在營銷方面,零跑沒有像一些新勢力車企那樣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廣告宣傳和明星代言,而是將重點放在產品本身和用戶口碑上,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性價比優勢吸引消費者,降低了營銷成本。
精準定位,爆款頻出
零跑汽車精準聚焦 10 - 20 萬元的主流消費區間,滿足了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旗下的 C 系列車型,如 C10、C11、C16 等,憑借出色的產品力和高性價比,成為了市場上的爆款車型。
以零跑 C16 為例,作為零跑 LEAP 3.0 技術架構旗艦車型,其有兩款續航 520 公里的純電版,也有三款純電 200 公里、綜合續航達 1095 公里的增程版,全系裝備高通驍龍 8295 座艙,并有全域 800V 快充、高端音響和沙發級大座椅等配置,高配還有激光雷達 + Orin-X 芯片的一線水準高階智駕。而零跑 C16 全系的指導價僅為 15.58 - 18.58 萬,性價比極高,上市即爆款,短短四個月內就成為 50 萬內最熱銷的 6 座 SUV。
零跑 C10 同樣表現出色,起步價僅為 12.88 萬,搭載了高通 8295 智艙芯片、英偉達 Orin X 智駕芯片和激光雷達等硬件配置,在智能駕駛、座艙智能化等方面表現出色。自上市以來,銷量持續走高,在 10 月訂單再破新高,超 12000 臺 。
零跑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持續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爆款車型,實現了規模效應,為盈利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場拓展,全球布局
零跑汽車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 Stellantis 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立零跑國際合資公司 。借助 Stellantis 集團在全球的分銷渠道,零跑計劃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完成全球 350 家 (歐洲 200 家) 銷售網點的拓展,并于 2026 年將歐洲銷售網絡拓展至 500 家。
2024 年 9 月,零跑 C10 和 T03 在歐洲 13 個國家正式上市,車輛陸續抵達海外門店開啟銷售。零跑國際還計劃于 2024 年年底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印度和亞太地區、南美地區進行產品上市。
海外市場的拓展為零跑汽車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和盈利點,進一步提升了其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與其他新勢力的對比
與其他新勢力車企相比,零跑汽車在盈利之路上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以理想汽車為例,理想憑借增程技術在家庭市場站穩腳跟,依靠穩定的銷量和高客單價實現盈利。其單車售價較高,2023 年平均單價達到 32.9 萬元 ,通過精準定位家庭用戶,打造出了如理想 ONE、理想 L9 等爆款車型,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大空間、長續航的需求。
蔚來汽車則走高端路線,品牌定位為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其在電池、換電、手機等領域均有所布局,業務多元化。然而,這也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盡管蔚來的毛利率相對較高,但由于高昂的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2024 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仍為 - 152.9 億元,深陷虧損泥潭。
小鵬汽車在智能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其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投入了大量資源 。但在市場定位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其銷量和盈利表現不盡如人意。2023 年凈虧損 103.8 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 13.6% ,2024 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 44.6 億元,不過減虧明顯,毛利率也從負轉正至 14.2%。
相比之下,零跑汽車憑借全域自研帶來的成本優勢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在 10 - 20 萬元的主流消費區間打造出了多款爆款車型 。其單車售價雖然相對較低,但通過規模效應和成本控制,實現了盈利。在成本控制方面,零跑的銷售、行政等費用率進一步下降,2024 年前三季度降至 11.91% ,研發費用率基本保持穩定,在新勢力主機廠中費用管控能力相對良好。
未來展望與挑戰
展望未來,零跑汽車制定了宏偉的發展目標 。在銷量規劃上,2025 年的銷量目標是沖擊 50 萬輛,重心將會放在 B 系列和 D 系列上。其中,零跑 B10 將于 3 月上市,B01 將于 7 月上市,零跑 B05 會在 11 月開啟預售,零跑 D 系列將于 12 月正式亮相。未來三年內,零跑還將推出 A、B、C、D 四個系列共十三四款車型,覆蓋 6 萬至 30 萬元市場,豐富的產品矩陣將進一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市場份額。
在技術創新方面,零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全域自研能力 。在智能駕駛領域,計劃在 2025 年將激光雷達普及到 10 - 15 萬元區間車型,并啟用高通 8650 芯片,與高通技術公司合作,為 B10 等車型引入第四代驍龍座艙平臺,搭載激光雷達與端到端大模型技術,進一步提升智能駕駛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電池技術方面,零跑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致力于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續航里程和安全性,緊跟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時將新技術應用到產品中。
然而,零跑汽車未來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從市場競爭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僅有比亞迪、特斯拉等頭部品牌,還有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加速轉型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各品牌紛紛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市場份額爭奪激烈,零跑汽車需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在技術創新方面,雖然零跑汽車在全域自研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技術創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且研發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如何在保證技術創新的同時,合理控制成本,是零跑汽車面臨的一大挑戰。此外,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電池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零跑汽車需要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及時將新技術應用到產品中,以滿足消費者對續航、充電速度和智能駕駛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但新技術的應用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成本上升、技術穩定性等,需要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穩定性之間找到平衡。
在品牌建設方面,相比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品牌,零跑汽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較弱 。品牌建設需要時間和資源的投入,在消費者購車決策中,品牌因素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如何提升品牌影響力,讓更多消費者選擇零跑汽車,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零跑汽車憑借其在技術、成本控制、市場定位等方面的優勢,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未來,只要零跑汽車能夠繼續堅持全域自研,不斷創新,合理應對挑戰,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