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副中心與中心城的快速通道
將北三縣客流半小時送達CBD
備受關注的地鐵22號線(平谷線)正加快建設。按照規劃,該線路將銜接12條地鐵、2條城際鐵路、2條市郊鐵路,還有望實現“一干多支”的網絡化運營。
10月26日,據“高大尚平谷”微信公眾號消息,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段馬坊站、馬昌營站、平谷站已經封頂,國農港站準備開展土方作業施工準備。
服務燕郊進京超4成客流
“北京地鐵什么時候能延長到河北?”一直以來,環京地區的通勤族對京冀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翹首期盼,與通州僅一河之隔的廊坊北三縣需求尤其迫切。
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首條跨區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長81.2公里,設22座車站。
作為第一條進入河北的地鐵,在解決平谷區地鐵出行需求的同時,“就近”覆蓋北三縣。
這條線路從平谷出發后,一路向南進入北三縣,再向西拐進北京。由于線路和站間距長,所以22號線最初規劃時就選用了市域快線模式,采用時速160公里的市域快車。當時北京大部分地鐵列車的最高時速為80公里、100公里。
隨著協同發展提速,線路規劃方案也進一步優化。2016年的方案是54公里長、設9站。2021年的方案則變成81.82公里長、設21站。其中河北段增加到5座車站,朝陽段、通州段也進一步延伸,進入到CBD地區。
平谷線在通州設6站——
★永順站
★北關站
★運河商務區站
★城市副中心站
★政務中心站
★政務中心東站
最新調整后的平谷線,成為北京東部的一條軌道交通快速通道。串聯了CBD核心區、定福莊組團、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點功能區。
據此前報道,根據預測,22號線運營初期的全日客流可達56.2萬人次,其中承擔的燕郊地區進京客流為8.2萬人次。這一數字占每天燕郊進京客流總量的43%,可有效緩解通勤壓力。
有望實現“一干多支”
網絡化運營
2021年,22號線在京冀兩地配合下正式進場施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版”22號線的21座車站中有12座換乘站,換乘“密度”在北京地鐵線中位居前列。
從西向東,乘客可在東大橋站換乘地鐵6號線和正在建設的17號線、28號線,金臺夕照站可換乘10號線和在建的28號線,紅廟站可換乘14號線,管莊站換乘八通線。
通州北關站換乘6號線。運河商務區站換乘規劃中的M103線。城市副中心站換乘6號線和在建的M101線。政務中心東站換乘規劃中的M102線。
在慈云寺橋站、定福莊站、神威大街站、燕郊站也將換乘其他遠期規劃線。
22號線將構建東大橋站、副中心站、燕郊站三個樞紐點。
除了與12條地鐵線實現換乘外,22號線還將與兩條城際鐵路、兩條市郊鐵路有效銜接,促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各站均設置交通接駁設施,在外圍設置了5處P+R停車場,與地面交通良好銜接。
△22號線管莊站已經實現封頂
22號線在北京地鐵線網規劃中屬于“市域快線”,這條線路在齊心莊站預留了向東延伸支線的條件,在管莊站設置了與市郊鐵路通密線的聯絡條件,未來可實現“一干多支”的網絡化運行效果。
也就是說,列車除了跑主線,還可以跑到支線上,通過不同的“班次”將乘客送到更多地方。
今年全線車站主體施工
將累計完成一半以上
市域快線的最大特點是“快”——
22號線選用市域D型車,未來地上段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地下段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這樣一來,從政務中心站、燕郊站、平谷站到東大橋站的最短時間分別只有23分鐘、32分鐘和55分鐘,大幅提高東部地區出行效率。
市域D型車與傳統地鐵車輛不同,內部為橫排座椅,8輛編組,每小時最大運輸能力可以達到5.44萬人次。按照規劃,未來將采用快慢車混跑、大小交路等運營組織模式,初期、近期、遠期高峰時段最小發車間隔分別為2分44秒、2分30秒、2分18秒。
目前,22號線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按照計劃,今年全線車站主體施工將累計完成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