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兒呢?有個叫Tim的評測博主,他可被一個手機眩光的事兒搞得焦頭爛額啦。這vivo X200Pro一發布,好多博主都說它拍照強得很。可等用戶買了用起來,發現照片有條狀眩光,而且特別明顯,這事兒一下子就傳開了。這就像平靜的湖水里突然扔進了大石頭,激起千層浪啊。大家就開始質疑了,這手機的眩光問題到底是個例還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有問題,成因是啥,有多嚴重?最重要的是,為啥好多博主包括Tim自己都沒測出來呢?難道是測出來隱瞞不報?這可就像懸在大家心頭的一團迷霧,今天咱們就跟著Tim團隊的測試來一探究竟。
咱們先來說說這vivo X200Pro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眩光問題,是普遍的還是個例。Tim說他看到眩光消息的時候都懵了,為啥呢?因為之前按照測iPhone的流程來測這手機,也關注了動態范圍、信噪比、鬼影這些方面,得出的結論是眩光表現正常,可現在完全相反。這就好比你以為走的是平坦大道,結果突然掉進了大坑。于是他們團隊趕緊去線下門店買了兩臺零售版的X200Pro,還拿同事的小米14Ultra、X100Pro、iPhone16Pro Max等手機做參照,做了一套測試裝置。測試結果顯示,兩臺X200Pro零售機、小米14Ultra、OPPO find X7Ultra、iPhone16Pro Max的廣角鏡頭都能觀測到條狀眩光,而且X200Pro的最為明顯,邊緣很銳,藍光暈反差和飽和度都高。而X100ultra幾乎沒有或者只有一點點。這就表明,X200Pro的一倍鏡這個眩光現象爭議最大,而且不是個例。Tim也很坦誠地說,之前的測試方案有問題,沒測出來就是自己的錯。
那這眩光有多嚴重,成因是啥,是不是每張照片都這樣呢?他們團隊可是做了大量測試的。他們用B燈大范圍移動,控制變量來做對比。這眩光的成因可不是網上說的鏡頭圈銀色反光,因為把圈涂黑也沒影響。其實是強光從特定斜角射進去,鏡片多重反射彈到傳感器上的結果。那為啥X200Pro更明顯呢?他們推測是鏡頭凸起加上光圈增大導致的。就像一個小漏斗,如果口變大了,東西就更容易漏出來。而且這個還和手機殼、對焦鏡組移動有關,焦點最近焦時鏡組往外凸,側面光30度左右打進來眩光就很明顯;焦點最遠時鏡組往里收,眩光就減弱。他們用大力膠驗證了,在X200Pro邊上加一小片黑膠布,眩光就大幅減少。別的手機也一樣。那這眩光出現的頻率呢?在各個位置移動測試后發現,絕大多數拍照角度哪怕直對光都沒有條狀眩光,但特定斜角就會有,去湊的話能百分百復現。X200Pro出現眩光的角度范圍比別的手機大好幾度,觸發范圍最大。
現在到了最關鍵的問題,為啥好多博主沒測出來,有沒有知而不報呢?Tim很肯定地說他們團隊沒有知而不報,就是測試規則有漏洞。以前主要測畫面邊角強光下的鬼影和正面眩光,沒改變角度和距離來測試條狀眩光。那有沒有作假呢?也沒有,他們自查了大量原素材都沒有拍到這樣的情況。原因是拍視頻時沿用相機拍樣片風格,俯仰鏡頭用得少,而條狀眩光在俯仰或平移鏡頭加斜側強光時才容易出現。Tim也承認錯誤了,他們之后會改變樣片邏輯,注重運鏡多樣性,室內光源測試也會增加斜射光多角度移動。而且他們還打算組建觀眾測試群,自購產品讓觀眾測試,廠家寄測設備就讓觀眾提前使用來確保測試和用戶場景不脫節。
在我看來啊,朋友們,這件事也給整個行業提了個醒。咱們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評價一臺設備或者一個人。博主們的測試和發現問題是為了督促廠商,讓整個行業進步。就像一群人一起趕路,大家都要互相監督、互相進步才行。
總的來說,通過Tim團隊的測試,我們知道了條狀眩光是特定斜角光攝入手機鏡頭反射產生的,大傳感器手機都可能遇到,遮光或轉動手機可減弱消除。X200Pro因為自身原因有更高概率在特定角度產生更明顯的條狀眩光,全包手機殼或鏡頭貼紙能改善。Tim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做出了改正的措施。那朋友們,你們覺得在手機評測中,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再次發生呢?這就像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思考題,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想想,也希望整個行業能越來越規范。今天咱們就說到這兒,下次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