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我們所從事的交通事業正是為了跨越地域阻礙,編織起連接世界的紐帶,讓我們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攜手走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讓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9月25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說。
9月25-26日,以“可持續交通:物流聯通世界”為主題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在北京舉行。全球行業內人士匯聚于此,共謀可持續交通的美好未來。
據悉,本次論壇期間舉行了一場部長論壇和四場主題會議,發布《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愿景》《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相關成果報告。設計多條技術參觀路線,全面展示中國在可持續交通發展方面的創新成果。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運輸新發展”“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加快全球交通綠色低碳轉型”等話題,受到與會嘉賓熱議。
中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
“6軸7廊8通道”格局基本形成
本次論壇上發布的《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2023)》(簡稱《報告》)圍繞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開放合作、安全應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交通治理等8個方面,全景式展現了我國可持續交通發展理念和最新實踐。
《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穩步推進,進一步優化布局、結構、功能,精準補齊網絡短板,強化銜接協調,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面向經濟主戰場,加快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報告》顯示,我國持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綜合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完善。具體來看,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動車組列車整裝待發 圖據ICphoto
鐵路網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0.4萬公里。其中,國家鐵路營業里程15.5萬公里,鐵路路網密度165.2公里/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4.1公里/萬平方公里。鐵路復線率、電化率分別為60.3%和75.2%。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5萬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約3000公里。川藏鐵路及其配套公路加快建設,麗江至香格里拉鐵路、貴陽至南寧高鐵、廣州白云站、南昌東站等開通運營,濟鄭高鐵全線通車,“八橫八縱”鐵路網主通道加快構建。
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公路里程543.7萬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8.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4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6萬公里。
水運基礎設施網絡也在持續完善。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萬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184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約1.5萬公里,占總里程比重為12.0%,比上年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
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3年末,全國擁有頒證民用航空運輸機場259個,比上年末增加5個。運輸機場共有跑道289條、停機位7508個、航站樓面積1858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別增加6條、193個、59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郵政服務營業網點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年末,郵政行業企業共設立各類營業網點46.8萬處,比上年年末增加3.4萬處。其中,郵政普遍服務營業網點5.5萬處,快遞企業營業網點23.4萬處,服務站等其他類型營業網點17.9萬處。全國設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村郵站)36.5萬處。
城市交通設施發展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城市公交專用車道20276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405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308條,比上年年末增加16條,運營里程10159公里,比上年年末增加604公里,其中,地鐵線路256條、9042公里,輕軌線路7條、268公里。
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運輸新發展
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
在論壇上,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運輸新發展、打造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中國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創新驅動發展,不斷促進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領域深度融合,推動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管理、智慧物流、智慧建造、低空飛行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論壇期間,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宋志勇說。
他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世界交通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正深刻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效率和體驗。
宋志勇表示,無人機等低空領域新技術不斷拓展應用場景,低空經濟正進一步向無人化、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