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陳小慧)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華為三折疊屏手機“一機難求”、大梅沙海濱公園載人eVTOL緩緩升空……在深圳,處處涌動著新質生產力激發的澎湃新動能。
9月20日召開的中共深圳市委七屆九次全會要求,健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新型工業化機制。
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城”,深圳始終堅持工業立市、工業強市,完善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為深圳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智能化賦能產業創新
在欣旺達工廠園區里,平常忙碌穿梭的設備檢測人員幾乎少了一半。“以往園區都需要較多人手專門盯著產線的安全生產和負責檢測,如今在5G+MEC行業虛擬專網下,園區生產效率提升17.1%,檢測人員數量減少40%。”欣旺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5月,在深圳5G-Advanced先鋒鵬城發布會上,欣旺達的5G智慧工廠獲得了首批先鋒應用優秀案例,該工廠通過搭建工業AI平臺、工業協同平臺,真正實現了數字化管理。
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化創新,為深圳產業改造升級增添了“助推器”般的力量,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優必選科技與蘇州麥迪斯頓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AI機器人加持下,雙方將在醫療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智能化,已成為深圳顯著的“標簽”。這里,不僅有穿梭在城市道路中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幾分鐘就送餐成功的“無人機外賣”,有可“監控”生產線的數字孿生工廠,有能“做手術”的機器人……深圳智造,已成為城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新極點”鞏固優勢產業
今年7月4日,比亞迪舉行泰國工廠竣工暨第8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標志著比亞迪開啟全球化新篇章。最新數據顯示,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比亞迪8月的銷量為370854輛,今年累計銷量達到2318798輛,同比增長30.02%。
如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深圳一個新的支柱產業,也是深圳鍛造制造業新長板、形成新產業領先優勢、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深圳工業經濟中的比例已經非常高,成為深圳一個新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軍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深圳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深圳新能源汽車出口達151.5億元,同比增長50.8%。在產業鏈上,深圳在“三電”(電機、電池、電控)“三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助力深圳全力競逐“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新動力激活新興產業
“未來,在靈巧手的助力下,機器人可以更靈活地進工廠,不僅能完成抓取、搬抬等基礎任務,還能擰螺絲,甚至進入家庭疊衣服等完成更精細化的動作,到時候人形機器人的技能會極大提升。”近日,深圳市兆威機電首席電控專家、博士陳毅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機器人靈巧手作為一種新型的末端執行器,在機器人與環境的交互中起著關鍵作用,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執行任務的關鍵零部件。
陳毅東告訴記者,兆威機電的靈巧手通過仿生學原理,設計單手具有最多17個主動自由度的靈巧手,模擬人手的復雜動作,基本接近人單手22個自由度的狀態,可以讓手更靈活、精度更高。
以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引領深圳產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2023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1.9%。2022年,深圳正式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重要政策文件,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今年3月,“20+8”產業集群政策迎來了升級版2.0版本,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6萬億元,同時,打造形成4個萬億級、4個五千億級、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
1—7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1.4%、57.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