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鴻蒙生態(tài),華為音樂借助分布式、系統級 AI 等技術為數字音樂賦能,涵蓋創(chuàng)作、分發(fā)、體驗等內容全生命周期,攜手伙伴共同打造高品質、全場景、更智能的數字音樂內容與體驗,推動數字音樂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使好音樂得以廣泛傳播并流行起來。”9月13日,在2024年中國數字音樂產業(yè)大會上,華為互動媒體軍團 CEO、華為終端云服務互動媒體 BU總裁吳昊如此表示。
鴻蒙歷經多年磨礪,鍛造出全場景智能操作系統。截至目前,鴻蒙內核、分布式、全場景體驗和 AI 大模型等生態(tài)底座技術能力已通過大量應用得到驗證。作為自主研發(fā)且安全可靠的數字底座,在系統級 AI 能力的支持下,鴻蒙將助力伙伴在內容創(chuàng)作、分發(fā)、體驗的全生命周期中打造高品質、全場景、更智能的數字音樂內容和體驗。
在內容創(chuàng)作層面,Audio Vivid 是全球首個基于 AI 技術的音頻編解碼標準,它對音頻聲道和對象進行 AI 處理,能使相同品質的音樂文件占用更小的存儲空間,實現更高的傳輸效率,確保高清音質。華為是 Audio Vivid 標準的重要貢獻者和積極踐行者。通過專業(yè)的空間音頻 Petal Vivid 創(chuàng)作插件,創(chuàng)作者可將聲音從平面拓展至三維空間,自由安排人聲、自然聲、樂器聲等聲音對象的位置,營造全方位環(huán)繞效果。同時,華為攜手 UWA 聯盟通過舉辦空間音頻系列沙龍等活動,進行產業(yè)賦能并積極推廣,與更多創(chuàng)作者和音樂伙伴合作打造更多精品內容。
在內容分發(fā)層面,基于盤古大模型的系統級 AI 能力和對用戶偏好的深入洞察,華為音樂的內容分發(fā)效率進一步提高,在華為音樂平臺上,推薦音樂在整個平臺播放量中的占比超過 50%。在個性化推薦方面,結合硬件使用、聽音場景和用戶喜好的意圖框架,高品質的音樂內容能夠在不同終端設備上進行精準的智能分發(fā),更高效、精準、個性化地觸達更廣泛的受眾用戶;在官方精選內容推薦方面,華為音樂與伙伴合作,為用戶帶來更多優(yōu)質好音樂,不僅有資深音樂編輯為不同聽歌場景打造的官方推薦歌單,還有著名古典音樂評論家參與推薦的 Hi-Classical 古典專區(qū),以及與國家大劇院合作的國家大劇院專區(qū),此外,還有奧斯卡、格萊美等重大 IP 獲獎金曲盤點,滿足不同用戶多樣化的音樂需求,幫助伙伴挖掘更多潛在的高價值用戶。
從內容體驗層面來看,華為音樂充分發(fā)揮軟硬協同的優(yōu)勢,為用戶帶來全場景、沉浸式的高品質聽音體驗。一方面,打通了端到端的全鏈路高清音頻,基于 AI 的華為自研高清藍牙編解碼技術,保障 Hi-Res 級無損品質的音樂內容能夠無損地傳遞到用戶耳中,讓音樂還原現實世界的真實聽感,展現更多聲音細節(jié)。另一方面,打造更加沉浸、全場景多終端家族化的一致性體驗,并基于同一用戶賬號登錄,在手機、平板、智慧屏、車機等多終端設備之間實現跨端無縫流轉,確保音樂播放服務的連續(xù)性。在去年發(fā)布的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上,通過軟硬融合深度調校,華為實現空間音頻首次上車,使聲音更具空間感、現場感和流動感,為用戶帶來 “車載大劇院” 的卓越聽音體驗。
基于全新的 HarmonyOS,華為音樂打破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界限,還原物理世界的音樂廳,打造數字世界高品質音樂內容的分發(fā)陣地。針對不同品類音樂在流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用戶日益豐富的聽音需求,華為音樂更加注重技術與藝術的碰撞,聯合業(yè)界百余家知名音樂廠牌、業(yè)內知名藝術家和專業(yè)編輯,提供空間音頻、Hi-Res 和 Hi-Classical 等高品質音樂內容和體驗,例如,以 “空間?古典主義” 詮釋 “新古典”,縮短古典樂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在今年的數字音樂產業(yè)大會上,“華為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推廣計劃” 以近期上線的 “非遺音樂專區(qū)” 為重要實踐,獲評 “年度原創(chuàng)音樂扶持項目”。華為音樂正與聲音叢林、宇歌文化、未來東方、瑞鳴音樂等更多音樂廠牌合作,創(chuàng)新音樂視角和多樣化的演繹方式,為用戶帶來真正高品質的民族音樂新體驗。該專區(qū)匯聚了眾多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非遺音樂作品,通過數字化形式以及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如空間音頻等技術與非遺音樂的創(chuàng)新性結合,帶來更沉浸的聽音體驗,讓非遺音樂 “重獲新生”,使民族音樂以更易于年輕人接受的方式傳播推廣,讓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
截至6月底,鴻蒙生態(tài)已擁有超過254萬的開發(fā)者,設備數量超過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