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感受到今年手機市場回暖了嗎?
根據IDC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國內手機市場正式迎來了正增長,不但在銷量上比前一季增長了近700萬臺,達到了7300多萬臺,創造了近幾年的新高,同比增長率也轉負為正,達到1.1%,而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增長率達到了6.5%,銷量接近7000萬臺,是近幾年第一季度里表現最好的。
但這個增長是誰貢獻的呢?不用懷疑,必定是華為。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榮耀和華為合計占領了超過34%的市場份額,而一年前的同期,兩個品牌合起來還不到25%。尤其是華為,從去年第一季度的8.6%一躍升到了17%,近乎翻倍。這當然要歸功于去年下半年推出的Mate 60等一系列新款機型。
當然,有人逆行增長自然就有人在掉隊,而且能支持華為榮耀那么大比例增長的,不用懷疑,肯定是蘋果,事實上光蘋果一家還不夠,連同OPPO和VIVO以及已經摔出前五的小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以下圖表就清晰地反映了這一事實。
而且對蘋果來說更殘酷的事實是不僅在中國大陸市場份額下滑,就連在美國本土,在其它西方國家都迎來了相似的命運。有美國本土媒體報道,蘋果今年的激活率大大降低,占比僅為33%,是6年來的最低。雖然仍是排名第一,但與第二的三星差距縮小,其后更是有摩托羅拉和TCL,而你可能不了解,摩托羅拉已經被聯想收購,雖然不能就此認為它已經是國產品牌了,但多少有那么點意思吧。
所以蘋果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當我正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遠處走過一只花色可愛的半流浪貓,我覺得難得一見,想拉近點拍張照,于是拿起我那最高變焦100倍的華為手機。雖然我知道它不怎么信任人類,但只要保持足夠的距離,它仍然允許我遠遠地看著它,甚至為它拍照。
但這一切似乎沒辦法拿蘋果手機辦到,蘋果手機當前的最大變焦15 Pro Max的25倍數學變焦,而這是最為昂貴的,非Max及前幾代的版本最多只支持12倍的變焦。
這可能只是很小的一個例子,但確實,在很多硬件參數上,蘋果手機與安卓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安卓里支持200倍變焦的手機不在少數,而蘋果只有可憐的25倍,但這確實是很多人在意的一個細節。同樣的,在像素上,安卓已經達到上億級別了,蘋果還停留在千萬級。
是蘋果做不到這些升級嗎?顯然不是的,蘋果沒有理由做不到這些,所以不升級的理由是它不認可,不接受,它不認為用戶們想要的這些配置是合理的,蘋果的高官在一些回應中強調,5倍變焦才符合蘋果的攝影理念,為了方便用戶使用,為了讓畫質保持它認為的最佳,它不能接受更遠的焦慮。
這種態度是不是很熟悉,當年廣大用戶開始喜歡上大屏機的時候也是蘋果堅持4代的尺寸很多年不變,喬布斯堅定認為屏幕尺寸超過3.5寸這個“黃金尺寸”是不必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愚蠢的。但事實是現在幾乎沒有人愿意使用3.5寸屏的手機了,如果蘋果真的堅持到現在,恐怕現在已經沒有蘋果手機了。
這種堅持不光體現在手機上,還體現在它的其它產品上,比如它的新款VR產品Vision Pro,在現在這款產品正式推出前,蘋果至少設計研發過多款機器,其中的一個思路是將眼鏡與主機分開,這樣的好處是眼鏡可以更輕,并且成本要低很多,唯一的不足是主機必須與眼鏡在一定的范圍內,超出范圍就接受不到信號了。
但最后蘋果推出的產品是使出全力把所有裝置都集成在眼鏡上的產品,芯片、攝像頭、存儲、感應器等等都集成在眼鏡上,以至于最后再想盡辦法用高端材質降低自身重量,代價是成本的成倍上升和仍然相對不輕的重量。
事實上我相信如果交給用戶選擇,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戶遠程將眼鏡和主機分開,因為這并不多么影響使用體驗,如果只是在固定的室內使用,這完全沒有問題。至少蘋果可以將兩套設備都上市,供不同的用戶選擇,如果你想在室外體驗,那么可以購買集成款,反正則購買分裝款。
但顯然蘋果不喜歡給用戶選擇的權利,它喜歡幫你做決定,而且不管它的決定是否符合大多數用戶的想法,不管它的決定是不是有些落后時代或競爭對手了。
蘋果的傲慢就是這樣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體現在它的設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