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集團原董事長左延安在近日的一次學術分享中,表示豐田是全世界少有的能“打節奏”的企業,它口袋里有50張牌,知道什么時候打王炸、什么時候出小牌,不像一些公司那樣產品還未成熟就急于推出市場。因此,對特斯拉、比亞迪這些后來者來說,想顛覆豐田成為汽車行業第一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左延安不僅在數十年間帶領江淮汽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還曾榮獲中國汽車工業最高榮譽饒斌獎,所言當然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從數據來看,豐田能在去年一年時間賺到2300多億元人民幣,比所有中國品牌加起來還要多,顯然是吃透了市場的需求。而按左延安所說,豐田在如今成功的秘訣之一,當然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投入資源研發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最終在1997年拿出第一代普銳斯顛覆了市場的印象。
畢竟豐田的諸多市場都在第三世界國家,對車輛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豐田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卻最終久經考驗,樹立起了很好的口碑。這也是為什么左延安希望中國品牌能拿得出先進的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以拓展海外市場——畢竟按照海外新能源發展的趨勢,大基建跟不上的情況下,油電混動、插電式混動、純電動和純燃油動力會并行很長時間,不依賴基礎設施的油電混動有不少的優勢。
其次呢,豐田營收很漂亮,因此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很多,加上多年以來的積累,即使目前特斯拉有領先的自動駕駛輔助、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表現也很出色,豐田也很可能后來居上。
而到底會不會這樣,也只能讓時間給我們答案了。畢竟在幾年之前,許多人也都想不到中國品牌能如此突飛猛進,在去年的汽車出口數據也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但擺在中國品牌面前的問題同樣不少,如在經過三到五年的市場競爭后,到底還能剩下幾個汽車品牌?肯定是誰都不知道。
且海外市場環境的變化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得多,歐洲如果用高額關稅堵住中國品牌汽車,那么國際化的節奏很可能會被打亂,畢竟新能源車型很難依靠第三世界國家作為市場來走量。而打造不了世界品牌,往后的溢價又會受到影響,畢竟在價格戰的大環境下,不好賺錢的中國品牌可不是一家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