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靠品牌價值和情懷忽悠消費者越來越難了。
經濟下行,大家都囊中羞澀,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八瓣花,性價比為王,什么品牌加成,顏值,封閉系統都一邊去。同等配置下,誰便宜選誰,已經漸漸成了消費者的共識。
所以,同樣是富×康生產線組裝的手機,蘋果就一定比小米高貴嗎?就算其他品牌手機品控差了一點,但是蘋果手機價格就必須貴幾千?現在哪個手機沒有售后,沒有保修?蘋果專賣店那一點點增值服務實在撐不起它手機的價格。另外,在我一個數碼從業人員看來,很多蘋果手機的軟件問題是ISO自己搞出來的,十幾年前的版本已經不支持現在的大部分軟件,逼著消費者換新機而已。
以及,被消費者和游戲開發者深惡痛絕的“蘋果稅”,不論是游戲充值,游戲購買,甚至打賞主播,經過ISO平臺都要抽成30%,讓有著主播甚至公開說拒絕蘋果手機打賞,這已經有點影響經濟內循環了。
VIP價格都不一樣,商家和消費者都很憤怒。
以及蘋果手機一直被詬病的硬件價格高的問題,同樣配置下,蘋果手機至少溢價20%,不管采取何種說法,都讓DIY黨十分不爽。手機又是個更換頻率比較高的數碼產品(3年左右就要更換),與其一直追求蘋果手機,不如剩下溢價多換一臺手機,要知道,3年后的普通機型的性能大概跟現在的旗艦機也差不了多少。
總結,一句話,薄利多銷,少用情懷,硬件性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