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在即,各大電商平臺陸續進入“大促模式”。近日,不少網友發現,此次618期間,蘋果對iPhone15系列進行瘋狂降價,最高優惠達到了2000多元,優惠幅度創下史上最高。9999元起的iPhone 15 Pro Max,在部分電商平臺,降到了7900多元,蘋果銷量暴增。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0月以來,iPhone 15系列機型的價格就已發生調整,但促銷行為只限于第三方渠道。今年來,巨大的出貨壓力之下,iPhone系列的大降價和打折力度,變得更猛了,“價格戰”更是蔓延到官方旗艦店。
今年1月,蘋果官網啟動降價,消費者以符合條件的支付方式購買指定產品,最高可降價800元,該政策幾乎覆蓋全系產品。不過在這次優惠中,iPhone 15系列最高也僅便宜了500元。3月,蘋果還曾短暫將iPhone15系列的起售價下調1000元。
5月30日,記者調查發現,在京東蘋果旗艦店,iPhone 15系列同樣在促銷銷售,降價幅度較大。5.29-5.30,iPhone15優惠后,起步售價為4749元。此外,京東618期間,iPhone滿4000元減650元。
在蘋果天貓旗艦店上,5月31日20點起,疊加蘋果驚喜購物券和官方立減金額,iPhone15優惠后,售價4599元;iPhone15 Pro Max售價7949起,優惠了2050元。如果加上平臺贈送的紅包,官方旗艦店降價幅度甚至高于第三方授權店。
頻繁降價背后,有業內人士表示,iPhone上一季度的滯銷對蘋果的打擊很大,一向不怎么“降價”的蘋果選擇頻頻打破“原則”,與其在大中華區的業績壓力息息相關。根據蘋果官方近期公布的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滑8%,主要原因是因為iPhone 15系列銷量大幅下滑。
同時,今年第一季度,據Canalys數據顯示:蘋果在國內出貨量暴跌25%,市場份額從市場第一跌到了第五。蘋果不僅被全面回歸高端市場的華為,拿走了市場第一;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還被OPPO、榮耀、vivo壓過了一頭。
在此情況下,直觀來看,降價這劑“猛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4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當月外國手機品牌出貨量顯著增加52%,從去年同期的230萬部漲至接近350萬部。由于這項統計里的外國品牌手機基本上全都指向蘋果,所以數據的激增可以完全歸因為iPhone的銷量反彈。
但價格戰從來都是雙刃劍。不少先期高價購買蘋果的消費者感到被“背刺”;還有的“等等黨”消費者在猜測,iPhone系列價格是否有更進一步的下探空間。
更重要的是,對蘋果這種科技公司來說,持續地依賴降價促銷,卻沒有“第二增長曲線”支撐,顯然是在飲鴆止渴。
曾幾何時,蘋果是科技與潮流的代名詞,現今的蘋果緣何頻出“價格招”?
有許多網友表示,蘋果此前透露的自研AI、高刷等技術未能在iphone15系列手機中按期上線,是消費者不愿意買賬的重要原因。“擠牙膏式”的更新換代讓消費者已經越發難以做出“新iPhone非買不可”的決策。
與此同時,由于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復蘇態勢弱于全球市場表現,各家廠商也紛紛在用推出高端折疊屏新機的方法,擠占蘋果的市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市場都在期待一個更具顛覆性更新的蘋果。
5月14日,在OpenAI春季發布會上發布的GPT-4o助手,被不少網友評價為“終于活成了Siri該有的樣子”。據外媒報道,發布會前一天,蘋果與OpenAI的合作秘密達成。不少人猜測:OpenAI的技術,有可能會在蘋果新品中集成亮相。
高增長不再的環境下,新一輪的手機界規模化競爭、高質量競爭正在繼續。蘋果是否還能夠再度迎來下一個創造輝煌的革命性產品,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