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低價換來一時的流量并不能換來長線的店鋪良性發展。”最近,各大電商平臺都修改了運營規則。618大促結束后,淘天集團召開了一場商家閉門會,并決定從下半年開始,弱化以“五星價格力”為核心的搜索權重分配體系,改回按GMV(商品交易總額)分配。7月初,抖音集團也調整了經營目標的優先級,不再把“價格力”放在首位,而將重點追求GMV增長。據晚點LatePost報道,拼多多也調整了業務重點,從追求商業化和“絕對低價”,轉向將GMV增長列為第一目標。這意味著,一度被人淡忘的GMV概念,重新回到電商舞臺中央。轟轟烈烈的電商價格戰,似乎有了緩和的跡象,對7000萬電商從業者和9億電商用戶來說意義重大。閱讀原文,獲取專題報告合集全文,解鎖文末499份電商、抖音、快手相關行業研究報告。
618消費者調研
夏日炎炎,一年一度的618購物節如約而至。消費者的內心有何期待?他們又傾向于選購哪些商品呢?
受訪者參與618購物節,主要動力來自囤貨與消費慣性,但相較于雙11,這些動力稍顯不足。
在受訪者參與618購物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大主要驅動因素:首先是儲備日常用品的需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囤貨”行為。許多消費者會利用618購物節的機會,提前購買一些必需品,以備不時之需,或者享受更優惠的價格。這種囤貨行為體現了消費者對日常生活需求的精準把握和對購物時機的敏銳洞察。
另一方面,消費慣性也是受訪者參與618購物節的重要驅動力。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已經形成了在特定購物節進行集中購物的習慣。618作為年中重要的購物節之一,自然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參與。然而,與雙11購物節相比,618在激發消費者的囤貨欲望和慣性參與方面的驅動力顯得相對較弱。2024年中國零售業發展-擁抱“性價比時代”在消費升級與降級交織的復雜市場背景下,中國零售市場正邁向性價比主導新階段,高價值追求成核心競爭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和居民收入增長,但社零和零售增速放緩,消費信心待提振。2023年快消品零售市場銷售額微降,但內容電商和便利店等新興渠道表現亮眼,特別是內容電商平臺通過消費者互動實現顯著增長。理性消費觀念下,消費者注重性價比而非降級,零售商需制定差異化選品和價格策略。健康和悅己商品增長,糧油、乳品回歸主流價格。消費者購買食品最看重健康和味覺,零售商應提升質量和關注價格合理性。零售商需靈活適應市場變化,通過選品和價值營銷突出升級品類優勢,優化供應鏈和促銷提供降價品類高性價比。下沉市場崛起支撐消費升級,零售商應關注并滿足其需求實現增長。食品行業倚重互動營銷激發情感消費,內容電商潛力顯現;非食品領域競爭激烈,內容電商成增長新引擎。食品行業在互動營銷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尤其在激發消費者對情緒價值品類購買方面。食品通常與人們的情感需求緊密相連,如滿足感、幸福感、愉悅感等,因此通過精準的互動營銷策略,可以有效地觸動消費者的情感,進而激發其購買欲望。
在銷售渠道方面,食品行業線下銷售依然占據主要份額。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內容電商的發展潛力逐漸顯現。內容電商通過提供有趣、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來吸引消費者,同時結合電商平臺實現購買轉化,為食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非食品領域,內容電商已經成為全渠道的增長推力。通過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內容,內容電商能夠吸引大量潛在消費者,并通過精準營銷將流量轉化為實際購買。此外,內容電商還能夠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口碑傳播,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2024年消費新潛力2024年一季度,消費者信心與消費傾向呈現小幅回升,市場消費意愿與信心逐漸恢復,尤其服務消費顯著增長,出行修復向好;盡管社會零售復蘇緩慢,日用品等消費動力疲弱,但出行與升級類消費已超2019年同期;國貨在服飾美妝、戶外運動及黃金珠寶等領域持續崛起,市場份額顯著提升。食品飲料、服飾和家電市場回暖,美妝市場表現積極,但線上消費受基數效應影響,家電市場內部分化,國貨美妝銷售強勁。食品飲料行業的反彈勢頭顯著,相比之下,服飾和家電行業也實現了增速的轉正,美妝市場也呈現出改善的趨勢。線上消費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的分化,食品飲料行業尤為突出,其同比增長率高達14.4%,領先于其他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