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用它拍照、社交、娛樂、工作,它幾乎承載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你是否曾靜下心來,思考過一個問題:在功能日益趨同的今天,是什么讓一部手機從千篇一律的外觀中脫穎而出,成為你手中獨一無二的選擇?沒錯,是設計
曾經,手機市場百花齊放,各家廠商都在設計上大膽嘗試,力求用最驚艷的外觀抓住用戶的眼球,翻蓋、滑蓋、旋轉,各種新奇的造型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而其中,有一款手機憑借其獨特的“額頭”設計,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它就是EP
圖片來源于網絡
金屬與玻璃的回響:一加N4設計引發的思考
EP,這款由安卓之父安迪·魯賓打造的手機,在外觀上可謂是獨樹一幟,它采用了極簡的設計語言,機身正面幾乎完全被屏幕覆蓋,只在屏幕上方保留了一條窄窄的“額頭”,用于放置前置攝像頭,機身背面則采用了陶瓷材質,溫潤如玉,與金屬中框的冷冽質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EP的設計理念在當時可謂是相當超前,它大膽地取消了額頭和下巴,為用戶帶來了近乎極致的全面屏體驗,而其金屬與陶瓷的拼接設計,也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科技美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無獨有偶,最近發布的一加N4也采用了類似的設計語言,金屬中框+玻璃背板的組合,讓人不禁想起了當年EP的風采,不同的是,一加N4將金屬中框做成了亮面處理,并在其上加入了細膩的紋理,使得整機看起來更加精致、時尚
一加N4的設計,或許可以看作是對EP的一種致敬,也或許是手機廠商在設計上的一次新的嘗試,但無論如何,它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在追求極致輕薄、全面屏的今天,手機廠商依然沒有放棄對材質和工藝的探索
“套娃”時代手機設計如何突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可否認的是,在EP之后,手機市場的設計似乎陷入了某種怪圈,全面屏的普及,讓手機的外觀越來越趨同,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廠商們紛紛選擇了劉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方案,但這些方案在本質上并沒有跳脫出“異形屏”的范疇,反而讓手機的正面看起來千篇一律
更讓人無奈的是,一些手機廠商甚至開始在自家產品線上進行“套娃”設計,從旗艦機到千元機,幾乎都采用著相同的設計語言,只是在材質、配置上略有區別,這種做法雖然可以降低設計成本,但也讓消費者失去了新鮮感,甚至產生了審美疲勞
手機廠商之所以選擇“套娃”設計,一方面是因為成本控制的壓力,在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廠商們不得不精打細算,將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更能提升用戶體驗的地方,例如處理器、屏幕、攝像頭等,而設計作為一項相對“隱性”的成本,往往會被廠商們所忽視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供應鏈的限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目前,手機屏幕、攝像頭等核心元器件的供應鏈都掌握在少數幾家廠商手中,手機廠商的選擇空間有限,而為了適配這些元器件,手機的外觀設計也必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手機設計該如何突圍?如何才能在保證實用性的又能讓人眼前一亮?
從“復古”中尋找靈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或許,我們可以從過去那些經典的手機設計中尋找靈感
還記得當年風靡一時的翻蓋手機嗎?摩托羅拉的“掌中寶”系列,憑借其小巧精致的外觀和獨特的翻蓋設計,成為了當時無數人心中的夢想之機,而諾基亞的N系列手機,則將滑蓋設計發揮到了極致,N95、N93等經典機型,至今仍被不少人奉為經典
我們并不是要完全照搬過去的設計,而是要從中汲取靈感,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創造出更符合當下用戶需求的產品,可以將翻蓋設計與折疊屏技術相結合,打造出一款既擁有大屏幕,又方便攜帶的手機;或者將滑蓋設計與屏下攝像頭技術相結合,打造出一款正面沒有任何開孔的真全面屏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