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中,朱江明最欣賞豐田,因為豐田真正做到了全域自研,尤其是產品和技術的平臺化和規模化。
在新能源賽道上,朱江明想復刻一個中國版豐田,同樣做全棧自研,同樣追求平臺高復用率和規模化,能少花絕不多花一塊錢。他說:“成本控制,不能比比亞迪差。”
鮮有人知,零跑的單車成本,已經和比亞迪同級。目前零跑單車成本在 12.6 萬元,比亞迪 2023 年財報數據顯示,單車成本為 12.3 萬元。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透露,零跑部分車型甚至比比亞迪更低。
和比亞迪不同的是,朱江明認為自研要避免過多的產能投入,“比亞迪建了很多產能,萬一銷量跟不上,設備就要空轉,這是很大的風險。”
朱江明的辦法是輕資產自研,拆解哪些零件適合自研,哪些適合與政府、供應商合作,總之是要最大限度地少花錢。也就有了雖然搭載最新的8295芯片,但也免不了伸手手動放下后排屏幕的場景。
為了貫徹降本策略,零跑的產品也有鮮明的平臺化、家族化特征,即零部件高度相同。目前,零跑平臺通用化率高達88%。
不過,零跑目前還面臨研發投入過低的質疑,據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零跑研發費用共計47.18億元,不敵蔚小理一年的研發投入,朱江明向我們作出的解釋是,零跑的研發主要依賴2015年初創團隊的軟件、技術和研發管理基礎,加之研發高管團隊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全棧自研就像一顆毒藥,一不小心就會將企業送上絕路,一旦找到解藥,則煥發新生。而這顆解藥叫做“規模化”。
坦率地說,這條路不好走,畢竟單一企業的產品銷量總是有限的,加上競爭品牌少有會將對家的產品,納入自己的供應鏈,所謂規模化的上限是看得見的。
幸運的是,中國汽車的電動化推進速度確實夠快,不僅在本土市場收獲了訂單,還跑向了海外。這不,全球汽車巨頭Stellentis看上了零跑,依靠現成的銷售渠道。一如既往,朱江明再度選擇了一條經濟適用型的路線,降低成本,借船出海。當然,他也為此用大華股份的股權作為交換,并讓渡了合資公司零跑國際的主導權。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規模化還是出海,豐田真正的強大在于,借助著石油危機大背景下,小排量車的新增需求,手握大量的核心科技、扎扎實實地在目標國建立了整套生產機制,最終才能構建一條完整的出海護城河。如果只是簡單地重復豐田的道路,想得到同樣的收益,那幾無可能。
無論零跑結局如何,朱江明都能接受,他判斷新能源汽車將在三年定勝負,贏了不驕傲,輸了也體面。
01 在最激烈的市場
做最具性價比的車
在“卷王”云集的競爭場上廝殺,總要手握籌碼,尤其是想當新一屆“卷王”時。
2024年7月,零跑C16上市,憑借15.58萬-18.58萬元的價格,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熱議——不到20萬元就能買下一臺中大型六座SUV。
實際上,15萬-20萬元是零跑給自己的價格定位,除了新推出的C16,在售的SUV車型 C10、C11均在這一價格帶上。
現有國內整車格局呈現兩邊好,中間差的特征,即15萬以下和40萬以上市場格局較好,15萬-40萬元格局較差,其中15萬-20萬元和30萬-40萬元為競爭市場。國金證券研究所判斷,目前主機廠集中度還處于初期階段,未來將陸續出清,這對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場競爭提出了較強降本能力的要求。
![零跑想摸著豐田過河,能成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23/103101NJ0.png)
整車競爭格局呈現“微笑曲線”(2024 年 5 月)
圖源:乘聯會
朱江明同樣認為,由于格局沒有確定,價格戰不得不打。他也判斷,新能源格局將用三年時間確定,純燃油車未來會減少到10%以內,大家都要去搶占自己的位置。
在最激烈的價格帶上,朱江明想做最有性價比的車,靠什么?
零跑汽車LEAP平臺自2019年發布后,已經更迭至LEAP 3.0版本,可覆蓋A0-C級車型,零跑現有車型均出自這一平臺,目前LEAP平臺通用化率達88%。
![零跑想摸著豐田過河,能成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23/1031012C81.png)
圖源:IC
生產平臺化在車企中并不陌生,燃油車時代有大眾、豐田,電車時代有比亞迪、蔚小理。相比之下,零跑平臺復用落地較晚,但未來將免去一大塊新架構開發成本和時間。
“你們可能沒有注意,C16和C10 兩款車的車燈、儀表盤、前排座椅、底盤件等部分都完全一致。”朱江明向我們透露
![零跑想摸著豐田過河,能成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23/10310514102.jpg)
圖源:IC
用曹力的話來說,零跑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C16的配置不低,一臺面向家庭的中大型6座SUV,配備高通驍龍8295芯片、800V高壓快充平臺、L2級智駕等。但成本也省在了更為精細的地方,比如C16后排屏幕需要手動打開,相比電動節省了兩倍成本。
由于C16瞄準家庭群體,有大彩電和大沙發,加之外觀也形似理想,一上市就被打上“理想平替”的標簽。曹力覺得這沒什么不好,大家處在不同的價格市場,能平替也是好事。
“我打一個比方,一些買慣了杰尼亞、香奈兒的用戶,偶爾也會買買優衣庫,C16也是同理,當他用了后覺得沒什么兩樣,這時候他就是零跑的忠實粉絲了。”朱江明說。
02 “精準化”全棧自研
不僅平臺自研,零跑從成立起就堅持全棧自研,目前整車自研自造率可達70%,這是零跑控制成本的底牌,通過簡化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保持生產質量穩定性,從而降低終端產品售價。
![零跑想摸著豐田過河,能成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23/10310535643.png)
圖源:零跑汽車官網
事實上,目前喊出“全棧自研”口號的車企也并非想真正100%全棧,畢竟生產是一條產業鏈上的事,什么都自己做了,成本必定壓不下來。
據了解,零跑實現新能源汽車核心系統及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及生產制造。除電芯、內外飾外購,底盤、汽車電子電器采用自研及外包生產的模式外,其余整車軟硬件皆為自研自產。
問題也來了,一個車燈有必要自研嗎?核心電芯、智駕芯片為什么又不自研?零跑的邏輯是輕資產自研,還是那句話,想花最少的錢辦最有性價比的事。
“電芯屬于重資產生意,我們會盡量避免大的資產投入。比亞迪建了很多產能,萬一銷量跟不上,設備就要空轉,這是很大的風險。”朱江明說,內飾里最值錢的門板、儀表板以合資廠供應為主,車燈按BOM成本來算屬于大件,需要自主掌控。
同樣備受質疑的還有與全棧自研難以匹配的研發費用。據公司財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零跑研發費用共計47.18億元,甚至不敵蔚小理一年的研發投入。
![零跑想摸著豐田過河,能成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723/10310634N4.png)
對于較低的研發費用,朱江明向我們回應稱,零跑的研發主要依賴2015年初創團隊的軟件、技術和研發管理基礎,加之研發高管團隊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給公司省下不少投入。
據了解,零跑在初創階段就成立了動力系統、智能網聯、電子電氣架構、座艙以及智能駕駛等團隊。但是,如果初創團隊足夠成熟,引進人才的費用是否與之匹配?另外,初創團隊建立時間在2015年,近10年中國車市天翻地覆,僅靠前期積累是否能維持較低的研發投入?這些問題都還在等待更深入地回答。
自研自產是長期主義,意味著短期效益低,長期得拼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