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汽車論壇,注定成為一場硝煙彌漫的“戰場”,比亞迪和吉利,這兩家中國汽車行業的巨頭,圍繞著“內卷”這個話題,展開了一場你來我往、火藥味十足的交鋒,這場爭論,猶如一面鏡子,照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在時代浪潮下的焦慮與求變
論壇上,比亞迪品牌公關總經理李云飛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內卷”的擁護,他將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等方面取得的進步,歸功于“內卷”帶來的積極推動作用,在他看來,正是這種你追我趕、不斷超越的競爭態勢,促使中國汽車產業不斷突破自我,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吉利高管楊學良卻對“內卷”表達了截然相反的態度,他將“內卷”比喻為擾亂市場秩序的“洪水猛獸”,認為這種不計成本、不擇手段的競爭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他言辭犀利,直指“內卷”的危害,雖然未點名道姓,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矛頭直指比亞迪
事實上,這并非比亞迪和吉利第一次“交火”,今年6月,比亞迪高調宣布其發動機熱效率“全球第一”,吉利隨即公布測試數據予以反駁,雙方在技術領域展開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較量,同月,在重慶舉辦的另一場汽車論壇上,兩家企業再次就市場競爭問題展開激烈辯論,將“火藥味”彌漫到了更廣泛的領域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內卷”的概念,從狹義上理解,“內卷”是指企業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不惜犧牲利潤、損害行業整體利益的惡性競爭行為,例如不計成本地壓低產品價格、過度追求營銷手段等,而從廣義上來看,“內卷”也可以指行業內部為了提升整體水平而進行的良性競爭,例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等
顯然,比亞迪對“內卷”持后一種觀點,近年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領域持續發力,通過不斷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以及積極布局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也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在比亞迪看來,正是這種積極的“內卷”,促使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最終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吉利對“內卷”的擔憂并非毫無道理,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部分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采取了降價促銷、配置“內卷”等方式,導致行業利潤率不斷下滑,甚至出現“虧本賺吆喝”的現象,這種惡性競爭,不僅損害了企業的長期利益,也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
從更深層次來看,吉利對“內卷”的焦慮,或許也源于自身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傳統汽車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吉利也不例外,面對比亞迪等新興車企的強勢崛起,吉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在這種情況下,將自身困境歸咎于比亞迪的“惡性競爭”,或許是一種更容易被接受的情緒宣泄口
無論比亞迪和吉利對“內卷”持何種態度,都無法改變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的事實,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對于比亞迪來說,需要繼續堅持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同時也要警惕“內卷”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而對于吉利來說,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加大投入,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