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柑橘飄香的時節,砂糖橘、耙(pá)耙柑等水果相繼上市。然而最近關于這類水果的謠言也開始在網絡上流傳起來,比如“砂糖橘含大量果糖致癌”“耙耙柑打了退酸劑不能食用”等等,這些言論讓不少消費者產生了疑慮。柑橘類水果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嗎?還能放心吃嗎?我們又該怎樣去分辨一些打著所謂“科普旗號”的內容究竟是不是謠言呢?
最近流傳著一種說法,砂糖橘會致癌、耙耙柑為了早上市打了退酸劑,不能再吃了。一時間,消費者開始擔心,這冬季的熱門水果到底怎么了?
我們先來看砂糖橘的傳言是怎么說的。有研究表明:果糖會促進腫瘤生長,而砂糖橘中含有大量果糖;并且現在種植的砂糖橘是打了脫酸劑增甜,這種物質是含有重金屬的致毒性物質。
根據傳言的說法,有研究論文表明,已經得了癌癥的小鼠在食用高果糖漿后發現,這些小鼠的腫瘤長得更快了,論文結論是果糖可能會促進腫瘤細胞生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紅表示,過量攝入果糖的確不利于健康,但所謂柑橘會帶來危害的說法,完全曲解了論文的原意。
按正常的量吃是不會引起攝入過多果糖的危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200~350克的水果,并不會攝入達到過多水平的果糖。研究當中發現有害的量,相當于我們每天都得吃好幾十克的果糖,要么你吃水果好幾斤,要不然就是你大量的喝果汁。所以說如何致癌、果糖有害,這個板子都打不到砂糖橘的身上,謠言實際上是非常坑害農民的。
關于砂糖橘會打脫酸劑增甜的說法,記者采訪了砂糖橘主產地的種植大戶,廣西玉林的吳燕說,脫酸劑會影響砂糖橘的口感,也有危害,農業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肥料都是有嚴格要求的。
廣東云浮某蔬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關橋新對記者表示,現在的用藥檢查和處罰都非常嚴格,種植戶們不會鋌而走險。
網上流傳提前上市耙耙柑的說法就更加夸張,比如“現在的耙耙柑最好不要吃,今年果農都爆出來,提前上市的都打了退酸劑,退酸劑含有砷化物,俗稱砒霜,對人體有害。”四川眉山是耙耙柑的主要產地,種植戶鄭顯會介紹,四川多個地區都產耙耙柑,提前成熟上市是有可能的。正常的話1月底到2月中旬這個時間段就可以吃了,如果說是1月初還有點酸味。但四川那么大,比如說像攀枝花那邊天氣炎熱些,陽光光照足,現在成熟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