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萬達集團創始人王健林接連遭遇資產凍結與拋售風波,引發市場對這位昔日首富商業帝國危機的熱議。天眼查數據顯示,王健林所持大連合興投資有限公司7702.8萬元股權于2月11日被大連市西崗區法院凍結,凍結期至2027年。而此前,萬達集團累計凍結股權金額已近60億元,疊加債務到期壓力,資金鏈危機進一步凸顯。
**債務壓頂,斷臂求生**
此次股權凍結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1月以來,萬達加速拋售資產,短短一個月內出售宣城、銅陵等5座萬達廣場,險資機構成為主要接盤方。近兩年,萬達累計出售超20座廣場,輕資產轉型策略雖緩解了短期現金流壓力,卻也削弱了核心資產價值。此外,王健林還向關聯公司珠海萬贏質押240萬股股權,被外界視為“左手倒右手”的權宜之計。
**轉型困境與市場質疑**
萬達的危機可追溯至房地產行業調整與債務重組懸而未決。2024年未完成的600億元股權交割重組,疊加2025年密集債務到期,令其現金流承壓。盡管萬達強調轉型輕資產模式,保留商管運營權以維持品牌影響力,但市場對其頻繁拋售的動機存疑:是戰略調整,還是危機前兆?分析指出,若債務重組持續滯后,萬達可能面臨更嚴峻的流動性挑戰。
**家族責任與公眾審視**
風波中,王健林獨子王思聰被曝在日本與友人出游,與父親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對其家族責任感的爭議。盡管王思聰曾參與萬達業務,但其近年投資失利與個人形象,加劇了公眾對萬達接班問題的擔憂。
**危機中的轉機?**
盡管形勢嚴峻,萬達仍具備品牌底蘊與資產規模優勢。若能通過債務重組、優化資產結構穩住基本盤,并借文旅、科技等新興領域突圍,或可覓得轉機。然而,這場自救能否成功,仍取決于王健林能否在資本寒冬中平衡短期求生與長期戰略。
王健林的困境,不僅是個人財富的縮水,更折射出中國商業地產轉型陣痛。首富的“危機”,或許正是行業洗牌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