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十年前,你說實體店貴,實體店服務不好,我可能還會覺得有道理。但是這幾年有很多人純粹為了黑而黑,也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描黑實體店,這就有點讓人不能忍了。
著急發表意見的請耐心看完,我發現很多黑實體店的人才,才不管你內容是啥樣的,閉上眼睛就開始黑,那就別怪被懟。
黑實體店的人說辭一般格外的統一,我的評論區已經不止一個張嘴閉嘴說實體店10倍的利潤,要不是我對大部分行業有所了解,還真就信了。
哪怕是電商出現前,實體店10倍利潤都是件極其罕見的事情,如果真那么好賺,必然是一窩蜂的上去,市場飽和然后價格下降。當初疫情的時候,口罩行業就是這種情況。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商品甚至不止10倍的利潤,但是這些東西普通人一輩子都可能接觸不到,甚至聽說過。
開在街邊的小店和超市,根本不可能有10倍的利潤。所謂10倍的利潤,就是很多人憑空臆想出來的,然后傳播以后,還真有傻子會信以為真。這典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認知低下的表現。
商品的價格是和市場息息相關的,只要競爭存在,商人的利益就不能無限擴大化。
最可笑的是,還有人覺得吐槽電商的不是房東就是開店的。看看現在網絡上的輿論風向,我只能說越來越多的人清醒過來了,難道這里面全是房東和開店的嗎?
這些人本質上就是仇富,如果有機會給他們當房東,估計跑的比兔子都要快。
房東的鋪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
一個鋪面會涉及到很多行業,金融貸款,建筑和裝修,運輸及搬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行業的人就有工作做,有飯吃了。
房東收了租,手頭寬裕了去超市買買東西,去餐館吃飯,回家路上再去泡個腳。這些都是消費。
要知道對于普通人來說,你的收入是另外一個人的消費。
為什么現在失業的人那么多,一個是外部大環境不好,另一個就是錢都被平臺和大主播賺走了,留給其他人的自然就少了。
有朋友做電商的可以去問問,現在的電商還好做嗎?每天投流的費用是不是早就超過店租了。
之所以實體店現在被黑那么慘,其實還是和利益相關,除去線上賣貨時候的拿去和線下比價的主播們。
還有拿著固定收入公務員或者退休人員,他們已經不參與到市場的流通環節中去了,所以商品對他們來說越便宜越好。
這些其實也還能夠理解,最讓人惡心的就是那種現實生活不如意,只能在網上作威作福的,網購一個東西不是僅退款,就是去威脅商家好評返現的。只有在網上才能找到做人的感覺,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只會唯唯諾諾。
如果沒有了電商,讓這群人怎么活?
和一些做電商的老伙計也聊過,得出來的結論是:線上和線下齊頭并進才是王道。
老百姓能夠賺到錢才會去消費,這樣無論線下還是線上都會好做很多。
近些年,在平臺刻意為之的操作下,即便是電商商家也很難賺到錢,賺錢的只有平臺背后的資本。
電商獨大,有的消費者覺得自己受益了,不過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卷,失業的人群越來越多,滿大街的都是外賣和滴滴了。
最后的結果,只能是給各個平臺打工。如果錢不夠花了,還可以從平臺借貸,最后被死死的套牢,成為資本的玩物。
普通人想要日子好過,那就得從本地能夠賺到錢,本地的經濟能夠循環起來,如果本地產業都垮了,網上再便宜也買不起了。
無奈的是現在很多低認知的群體,被有心人利用和帶偏了,用《烏合之眾》里面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