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國內車市打響了價格戰(zhàn),到今年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并且除了自主品牌、普通合資品牌,連BBA這樣的傳統(tǒng)豪華品牌,也加入了價格戰(zhàn),不到20萬能買“13A”,30萬預算能拿下“34C”,新能源車型更夸張,指導價36.75萬元起的奧迪Q5 e-tron,第三方平臺顯示29萬多就能買,總之價格很親民,很有性價比。
不過最近,寶馬率先宣布推出中國價格戰(zhàn),緊接著奔馳、奧迪也將退出價格戰(zhàn),其中寶馬雖說仍有較大優(yōu)惠,但價格已經逐步上調,比如寶馬X1上調了5000元,根據公開消息,奔馳、奧迪也有漲價計劃,不過幅度應該不會太大,經過一段時間后,價格將逐步回到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那么,BBA到底是不想卷,還是卷不動了?
在過去,自主品牌技術、品牌力有限,基本是廉價的代名詞,那時候合資都是稀罕品牌,更別提高高在上的奔馳、寶馬、奧迪,在外觀造型、動力操控、乘坐體驗上都完全領先自主品牌,最主要的有面兒,這也是它們價格高的底氣。但如今包括理想、蔚來、華為等自主品牌的崛起,讓BBA優(yōu)勢不如過去。
尤其是長時間的以價換量,雖說能夠快速吸引消費者眼球并提升銷量,但隨著時間推移,弊端也逐漸顯現(xiàn),不僅會侵蝕利潤空間,更可能損害長期積累下來的品牌形象和既有定位,比如不少消費者產生了BBA不外如此的錯覺,尤其是它們的入門車型,基本已經喪失了高端形象,進而影響到了品牌整體價值。
除了維護自身的品牌形象和高端定位,老牌豪華車企BBA選擇退出價格戰(zhàn),也是因為以價換量效果不佳,數(shù)據顯示,奔馳上半年共計交付 35.26 萬輛,同比下滑 6% 左右,另外寶馬據說也下滑了同比下滑 4.2%左右??梢哉f這輪價格戰(zhàn)對它們來講是費力不討好,既沒有實現(xiàn)銷量增長,還影響到了利潤,據說現(xiàn)在每售出一輛C級車,經銷商將虧損7萬元。
也因此,BBA認識到,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企業(yè)應該更加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長期利益。價格戰(zhàn)雖然能在短期內增加銷量,但長期來看會侵蝕品牌的利潤空間,甚至可能導致虧損,不如退出價格戰(zhàn),實現(xiàn)更加穩(wěn)健和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另外,其實導致BBA銷量下滑的不只是價格因素,還有電動化趨勢,這三家傳統(tǒng)豪華車企目前銷量都主要來自燃油車市場,依舊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但在新能源進程上都不太順利,它們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而退出價格戰(zhàn)有利于企業(yè)集中資源,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和生產提供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