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無人駕駛網約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因為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對700萬網約車司機的崗位造成了威脅。
正常情況下,10公里的打車費要30元左右,無人駕駛的網約車只要10元左右。盡管無人駕駛會給人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但是我們也不缺想要省錢的人。有相關公司表示,到今年年底就能實現盈虧平衡,明年就可以全面盈利。
無人駕駛網約車的快速普及必然會引起人們對于工作的擔憂,畢竟科技今天可以取代司機,明天就可能取代保安,后天又會取代保潔、外賣員、快遞員等等眾多的基層工作。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有什么工作在未來幾十年內都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呢?
這個問題也登上了熱搜榜,網友們紛紛在說出自己的觀點,我根據評論區點贊的數量,給大家分享一下網友認為的“十大不會失業”的工作。
第一、會計。是不是很意外?按理說人工智能時代最容易取代的就是會計行業,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公式化的,只需要輸入數據就能快速給公司做出一份財務報表。為什么會計會很難被取代呢?
原因則是人工智能不會背鍋坐牢,會計隨時都在違法的邊緣徘徊,一不小心要去坐牢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人工智能肯定不如人工會計,畢竟會計可以幫公司省更多的錢,不過這更加集中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里。如果公司賬目非常簡單,流水也不多,那么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勝任。
第二、理發。不管人工智能怎么發展,很難讓機器來給人設計出好看的發型。也許未來有一天會有的,但是幾十年內很難實現。
關于理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個行業并不好做,樓下的理發店已經倒閉三波了。也有人認為這個確實很難失業,只要技術可以,價格便宜,人們還是愿意找你理發的。
理發店可能很難做,不過理發師是相對來說不容易餓肚子的,人們的頭發總是在不斷生長,總有人需要理發師來解決問題的。
第三、中醫。網友認為,中醫行業博大精深,而且越老越吃香。
對于中醫還是有爭議的,有網友認為中醫確實很不錯,只不過沒有途徑來學習。還有網友認為,中醫只不過是故弄玄虛,不太靠譜。也有網友表示,目前已經有機器來把脈了,中醫也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中醫博大精深,很難被取代。但是中醫也是有固定的路數的,只要機器能夠不斷學習各種中醫理論,并且輸入各種脈象的電信號數據,機器未來也可能把脈很準。不過在針灸方面,機器還是很難取代的,因為針灸不僅僅講究穴位,還講究角度和深度等,機器目前還很難掌握好這個火候。
總得來說,中醫部分領域可能會被機器取代,但是部分領域還是很難被取代。中醫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只不過想要有成就還是有點難的。
第四、殯儀館。生老病死,人之常態。隨著老齡化的程度加深,我國的每年死亡人口也正在出現高峰,殯儀館也是會越來越忙。不過殯儀館都是事業單位,不是那么容易進去的。如果能進去,反而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第五、煙草局。這個大家好像沒有什么異議,盡管未來可能有機器人卷煙,但是很多崗位還是需要人來完成的,而且這個單位很難進去,想要失業也有一定難度。
第六、醫生。由于大家的餐飲習慣以及工作壓力的問題,生病的人越來越多,醫生在很多醫院都是短缺的,尤其是好醫生,根本就不愁賺錢。醫療行業雖然有人工智能進入,不過機器只能做比較簡單的工作,醫生還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
醫生入行之初可能很痛苦,不過只要熬過了最開始的10年,能夠在知名醫學院拿到博士學位,醫生可能會成為“搶手貨”。反正我認識一個做手術的醫生,一天能做8臺手術,一天賺1萬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