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汽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7月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干部大會,上海市委組織部宣布了市委關于上汽集團主要領導調整的有關決定,并要求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辦理手續。
7月10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并發布決議公告:會議選舉公司董事王曉秋先生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經公司董事長提名,同意聘任賈健旭先生擔任公司總裁,任期與本屆董事會任期一致。原董事長陳虹先生由于到齡退休,辭去董事長及其他職務。董事會對陳虹先生在任職期間領導董事會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公司克難奮進、創新轉型所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王曉秋(左)、賈健旭(右)
老將——王曉秋
王曉秋可謂是上汽集團的“老將”,歷任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汽儀征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上汽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購部執行總監,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黨委副書記。
從履歷上看,王曉秋幾乎“轉”遍了上汽集團重要的崗位,而其中最為出彩的之一,莫過于當年在他帶領下對上汽自主品牌的開拓。彼時,在著名的“上南合作”之前,二者針對羅孚的收購一時間針鋒相對。上汽購得羅孚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卻沒有得到羅孚品牌;而南汽則購得羅孚的剩余資產。
這是上汽集團在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光環下,再造自主品牌的“新”起點,王曉秋作為當時上汽自主品牌“操盤手”,沒有回避因品牌而帶來的困難,堅定地表示“上汽做自主品牌是百年大計”、“創造性地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高起點打造中國人擁有的國際汽車品牌”。隨后,2006年榮威品牌發布,首款車型榮威750于同年10月亮相,這也標志著上汽集團利用外國資源通過集成創新、二次創新,發展高水平自主品牌之路初步成功。隨著上南合作的達成,榮威、名爵成為上汽自主的雙品牌,上汽乘用車的自主之路風生水起,王曉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集團其他崗位輪轉后,2014年再次被調回上汽乘用車的王曉秋,帶領上汽乘用車突破瓶頸,2017年上汽乘用車(榮威名爵)銷量達52.2萬輛,同比增幅62.3%,2018年更是達到70.19萬輛,同比增長34.5%,銷量在集團內的占比一舉達到10%。
少帥——賈健旭
相比而言,1978年出生的賈健旭則是“少壯派”,歷任曾任上海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汽盧森堡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上汽歐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上海汽車工業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賈健旭在供應鏈企業的經歷以及對海外市場的開拓經驗,讓他的視野更加具有整體性也更加國際化。賈健旭曾負責上汽集團歐洲市場的開拓工作,為上汽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場建設立下戰功。擔任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期間,賈健旭更展露出其前瞻性的眼光與敏銳的判斷力,2020年時他就敏銳地把握了智能座艙的發展趨勢。
“如果延鋒不進行轉型升級,未來客戶可能只需要我們提供汽車的‘身體’,而‘大腦’是人家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智能座艙,它能帶動我們的傳統業務實現智能化。我們在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傳統,要讓傳統業務升級,讓傳統煥發新的生命力。”當時的賈健旭敏銳地指出,“再好的產品,贏得客戶(才)是根本。”
2023年賈健旭接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并于同年被任命為上汽集團副總裁。合資品牌在價格戰中紛紛“潰退”,而上汽大眾依靠新能源的ID家族、以及“油電同智”的理念,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上汽要解的題
人事變更塵埃落定,新的班子,需要拿出更大的魄力面對重重困難挑戰。
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理論上2021年就達到退休年齡,但為了保持上汽集團的架構及企業發展穩定性,21年上海市政府發布通知,已達退休年齡的陳虹繼續留任3年。然而,新任董事長王曉秋出生于1964年,在接過帥印之后的一個月也將面臨達到退休年齡的情況。根據上海市2013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上海市管企業管理人員實行任期制,年滿60周歲的在免職的同時辦理退休手續。業績突出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因工作需要可適當延長任職年限,但最遲不超過63周歲。據此,王曉秋最長還有3年的時間來大展拳腳。
業內對此解讀為,王曉秋對于上汽集團來說更像是一個過渡者,但作為一個上汽老將,他顯然對接下來的工作有著清晰的想法和更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