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打開手機,發現熱搜榜上出現了“起猛了,在蘋果官網看到小岳岳了”的詞條,點開一看才明白,原來是小岳岳以“蘋果隱私保護和面容解鎖”為核心內容給蘋果打了個視頻廣子。這是繼WWDC大會后,蘋果第二輪為新產品造勢了。
那么問題來了,WWDC大會上官宣的AI技術以及此次的隱私保護功能,能提升蘋果的銷量嗎?
2023 年,蘋果的銷量為2.34億臺,2024年,面對小米、vivo等產品的競爭,華泰預測蘋果銷量或將繼續下滑8.2%至2.15億臺。而近期其WWDC大會上官宣的新技術,以及VR、AR等新產品,成為了蘋果扭轉預期的“勝負手”。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蘋果盡管是入局AI最遲的企業之一,但是其擁有全球最高APRU(每用戶平均收入),付費能力極強,假如蘋果將AI功能成功嵌入手機,有望將其產量提升5%-10%。
小摩也十分看好這輪AI引起的蘋果換機周期,其認為,
至于空方和多方誰勝誰負,股價已經給出了答案:2024年6月10日(WWDC大會開始)至今,蘋果漲幅已經達到了14.96%。
不過,如果你要問,現在是不是可以買入蘋果了?我的答案是:不如看看以納斯達克100ETF(159659)為代表的納指類ETF。因為基于“悲觀者正確”,蘋果未來的銷量依舊有很多不確定性,比如其AI功能接入歐盟和國內的問題、隱私數據是否真正安全等的問題,都要打上問號。
而指數投資,就給了我們一個“安全墊”,如果它確實表現強勢,指數也能受益;反之,不僅能降低其對收益的影響,或許還會有其他企業上漲對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