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夏天。龔玲軍經營的面包店正值旺季,姐姐妹妹們為鍛煉孩子,把放暑假的娃送到到舅舅店里。揉面團時面粉撲滿臉的狼狽、給面包塑形時的小心翼翼、成品出爐時的歡呼雀躍...這些真實場景被龔玲軍隨手拍下。就想著給孩子們留個紀念,哪成想第一條視頻就收獲10萬點贊!

圖源:網絡
清晨6點面包店的熱氣蒸騰,孩子們踩著板凳夠原料的笨拙身影,甚至偶爾打翻蛋液的慌亂現場。有人懷疑我們背后有策劃團隊,說實話,這些孩子連鏡頭都不知道往哪看,哪來的劇本?
5年時間,相關視頻總播放量突破5億,單條最高點贊超200萬。曾經踮腳夠操作臺的小女孩,如今已能獨立制作雕花面包;內向寡言的男孩,在鏡頭前熟練介紹烘焙過程。

圖源:網絡
在龔玲軍的面包店里,孩子們通過分工協作,自然習得責任意識與團隊精神,這是書本無法給予的成長課。
這份純粹也遭遇過質疑,有人指責他消費孩子博眼球。他坦然回應:如果記錄親情也算錯,那我寧愿一錯再錯。這份堅持,讓他在第5個暑期到來時,依然選擇架起手機,記錄外甥們把廚房鬧翻天的日常。

圖源:網絡
16個外甥的暑假奔赴,是一個家庭的溫暖故事,更照見了當代人對親情的深層渴望。當我們刷著手機羨慕別人的闔家歡樂時,該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撥通老家的電話?那些曾經親密的兄弟姐妹,是否已在歲月里走散?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