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人工智能過去兩年所取得的進展,比前十年加起來還要多。
在西雅圖10月15日的聯想科技創新大會上,罕見地匯聚了當前硅谷芯片三巨頭,包括最近風頭正盛的英偉達CEO黃仁勛、AMD CEO蘇姿豐,以及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另外,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和高通CEO安蒙也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參與到活動中來。
英偉達CEO黃仁勛認為,這輪機器學習創造了最大的工業革命。黃仁勛描述了未來AI的兩大重要方向:智能體AI和實體AI。智能體AI是信息領域的機器人,而實體AI則是物理世界的機器人。他提出了未來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小Jensen玩偶”(Toy Jensens),AI智能體,能夠協助企業和個人完成各類任務。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很早就提出了AI PC戰略,并在聯想筆記本電腦上植入了AI智能體AI Now,根據IDC的數據預測,到明年,AI PC就將占據市場的一半份額。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00%。楊元慶在會后采訪中提到:“AI PC是今天的主導者未必是明天的主導者,更不用說個人智能體變化就更大。可能今天的操作系統就會被顛覆掉,像Windows拿著鼠標在點icon去打開,打小叉叉去關閉,那些東西都已經不符合操作的習慣了。將來的操作系統、模型會整合,會有新的主導者出現。”
另外,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遠程連線中再次強調了開源打法以及Meta最近發布的開源多模態模型。他提到聯想搭載在個人PC上的AI智能體AI Now正是基于Meta的模型創建的:“這也是我們開源 Llama 的一個重要原因,像聯想這樣的公司可以對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微調,優化其在特定使用場景中的表現。” 他也更新了最近Meta的最新進展,比如發布的開源多模態模型 Llama 3.2,以及發布的110億和900億參數的模型,以及更小的、專為在設備上運行而優化的10億和30億參數的模型。
大會的另一大看點是英特爾與AMD這兩個糾纏了幾十年的芯片屆的宿敵,史無前例地宣布合作,組建X86生態系統咨詢小組,確保互操作性和接口一致性,并為開發者提供標準的架構工具與指令集。
基辛格在活動上亮出了他與楊元慶年輕時候的照片,X86架構是英特爾與聯想幾十年合作的基石,并且認為他們面前將迎來X86架構最重要的創新時期之一。基辛格生動地說道:“為此,Lisa(蘇姿豐)和我達成了一致,我們真的認為現在是最佳時機,無論是Lisa還是我,還有什么比聯想的舞臺更適合宣布這件事呢?”
蘇姿豐也提到合作的基礎正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時代轉折點:“最令人驚嘆的是,我們依然處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但我們所看到的是創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坦率地說,我們可能在過去兩年所取得的進展,比前十年加起來還要多。”
在這次巨頭云集的活動上,聯想展示了全面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服務和設備組合,包括:推出面向企業的聯想Hybrid AI Advantage(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與英偉達聯合開發的新一代聯想Neptune海神液冷服務器;最新ThinkPad X1 2合1 Aura Edition AI PC、聯想AI Now、聯想Learning Zone(AI學習)軟件平臺;以及通過人工智能對社會影響的概念驗證。
在這次大會活動前特別設立的直播間里,硅谷101創始人泓君主持了一場與硅星人&品玩的創始人駱軼航以及熱AI Next的主理人陳慶春關于當下人工智能如何落地的討論,一起組成了“AI觀察團”,聊了聊活動上熱議的AI智能體與聯想這次重點強調的無處不在的混合式AI。
以下是部分訪談精選:
01 AI落地場景與混合式AI
泓君:最近硅谷流傳著一個說法,說的是每次OpenAI模型升級,就會有創始人抱怨說,OpenAI把他們價值300萬美元的創業公司給整沒了,然后只給了他們一張價值500美元的OpenAI API接口優惠券。那么,AI究竟應該如何落地呢?因為AI的繁榮最終依賴于大量的創業公司,它們能夠把AI做成,并且能夠有很好的生長。所以,你們認為AI熱潮是不是一場虛火,大家怎么看?
駱軼航:這個段子聽上去很慘,但真是這樣嗎?我感覺現在硅谷 AI 創業公司,特別是針對具體場景的應用越來越多了。我見過為診所、寵物診所提供問診的 AI 工具,還有法律和保險類的工具,比如 Harvey 是最大的法律 AI 之一,還有一些編程輔助工具。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由 OpenAI 和其他公司構成的,那 OpenAI 的節奏慢了,但好像虛火就來了。如果我們認為這個 AI 生成的世界實際上是很多樣性的,它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我還注意到一個數據。上周是舊金山 Tech Week,然后有一位Pitchbook的人做了一個分享,他說過去這 5 年,整個美國創業公司的平均估值是被拉低了,但是 2023 、24 年之后有所增長,那怎么增長?靠AI 。這一波之前,可能是消費類、 Web 3 類的等公司被拉低了,這兩年增長靠的就是 AI 。很多 AI 創業公司,特別是那些專注于 B2B 的公司,早已關注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我認為不虛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在追求非常實際的東西。
同樣的,在中國,我也認為情況并不虛。盡管大家覺得有卡住的地方,但是最近一兩個月,AI 應用很能拿到錢了。比如躍然創新,就是將Mini Max音頻大模型集成到了兒童玩具狗中。還有PPT類、公文寫作類的AI產品賣得很好。新華社的新華妙筆一年賣700多塊錢,幾萬基層公務員都在買。這說明AI應用對公司而言是好事,非常有意思。
陳慶春:我與駱老師的看法一致,不認為AI是虛火。人們之所以認為AI可能存在泡沫,是因為我們對它的期望過高,總是用未來十年的預期來衡量現在,這是不切實際的。
回顧過去幾年,AI取得了巨大進步,成為推動實體產業發展的重要范式變革。聯想自2017年開始智能化轉型,受益于AI的驅動,供應鏈得到極大提升,在Gartner排名中連續兩年位居亞太第一,這是AI實際應用的例證。此外,國內大模型廠商如Mini Max和智譜AI在B端的應用也非常成功,智譜AI的表現很突出,這些落地案例證明了AI不是虛火。
泓君:我們在說到混合式AI的時候,大家的定義還不太一樣,要不要先解釋一下什么是混合式人工智能?
陳慶春:聯想發現當大模型剛剛落地的時候,因為第一個階段我們就要想這個大模型來了該怎么去用它。我相信大家去年這個時候可能都在討論的是怎么去把大模型用好。因為聯想當時是比較有經驗的,所以去年聯想就第一次提出來,其實如果想把這個大模型用起來,就需要混合式人工智能這樣一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