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處于價格戰硝煙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交織的復雜環境中,面對逆境,上汽集團以205.3萬輛的批售成績同比增長12.4%,實現兩位數增長,并連續6個月實現同比增長;終端交付量達220.7萬輛,逆勢實現銷量“六連漲”,位列行業第一。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一場持續的系統性改革正在釋放深層效能。對內聚焦主業,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發展,對外積極推進高水平開放,加快業務創新轉型,上汽集團改革成效初顯。
上半年自主品牌占比突破63.5%,新能源銷量同比激增40.2%,海外市場在反補貼稅壓力下仍實現49.4萬輛的穩定輸出。上汽這家擁有70年歷史的汽車巨頭,正以“改革攻堅”為引擎,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中重塑競爭力。
打破壁壘 激活創新基因
在6月30日召開的上汽集團第六次黨代會上,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秋作了《牢記使命追求卓越,深化改革守正創新,為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汽車集團而努力奮斗》的報告,報告指出,“今后五年,在世界大變局與產業大變革交織共振下,汽車行業正進入競爭格局的重塑期。
同時,這也是上汽集團必須頂住壓力、改革攻堅、突圍向新的關鍵期。面對競爭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必須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努力實現穩中求進、進中提質。”
2025年初啟動的“大乘用車板塊”和“大商用車板塊”整合,正是上汽集團積極求變的體現,也是上汽改革的關鍵落子。
通過將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上汽乘用車業務實現了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時上汽還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整合策略打破了集團的“部門墻”,形成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拓展的全鏈條敏捷響應機制,這一系列舉措直接催生了上半年自主品牌的爆發式增長。
今年6月份,上汽自主品牌銷量達22.4萬輛,同比增長17.1%,1-6月自主品牌累計銷量達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3.5%,較去年同期提升4.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上半年上汽乘用車銷售36.8萬輛,同比增長9.8%,國內市場銷量更是同比大漲54.7%;上汽大通銷售10.7萬輛,同比增長11.2%;上汽通用五菱銷售75.3萬輛,同比增長32.2%。
自主板塊的爆發式增長,離不開新能源車業務的強勢助攻,6月份上汽新能源車銷售12.1萬輛,同比增長29.2%。
其中終端交付超過6000輛,旗下明星產品“雙6系”智己LS6與全新智己L6持續熱銷;上汽乘用車銷售新能源車1.6萬輛,同比增長44.1%;上汽大通銷售新能源車0.6萬輛,同比翻番;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新能源車7萬輛,同比增長36%。
硬核科技 筑牢競爭壁壘
除了組織架構的不斷進化,近十年累計投入1500億元的技術研發鑄就的軟硬件實力,也是上汽能夠在改革中迎來“厚積薄發”時刻的關鍵助力。
近期,上汽將旗下所有底盤研發和制造能力合而為一,全力打造先進的線控底盤技術;
在第一代VMC技術落地智己汽車的基礎上,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2027年前首發落地;
支持L3級量產自動駕駛,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的上汽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年內即將落地。
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支撐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更通過“技術反哺”賦能合資企業。
上汽大眾在穩固燃油車基盤的同時,開始發力增程賽道,上海車展期間首款全尺寸增程SUV概念車ID. ERA首秀;上汽奧迪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A5L和全新品牌AUDI首款基于ADP平臺打造的新車E5 Sportback雙箭齊發。
上汽通用陸尚憑借“真龍”插混技術上市58天大定突破23,000輛,別克GL8家族榮獲2025上半年MPV銷量冠軍,4月別克品牌還發布了“逍遙”超級融合架構,6C LFP超快充電池、全域900V高壓平臺、L2級城區輔助駕駛技術等創新技術也將快速上車。
在中方先進智能電動新技術的賦能下,上汽合資品牌在智電新賽道的突圍已初見成效,上半年上汽大眾累計終端銷量達52.3萬輛,同比增長2.3%;上汽通用累計銷量24.51萬輛,同比增長8.6%,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有望在今年實現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超50%。
接下來,技術創新與突圍依然是上汽集團的重頭戲。
上汽集團在第六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未來將“保持研發投入強度,加快固態電池、數字底盤等智電技術量產應用;推動全棧電子軟件架構持續迭代升級,以及基于‘端到端’大模型、AI算法融合的自動駕駛等軟件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落地;進一步擴大汽車國產芯片應用范圍,完成一款100%應用國產芯片的純電乘用車開發驗證。”
逆境突圍 展現戰略韌性
作為驅動上汽集團業績增長“新三駕馬車”之一的海外業務,雖然面對著歐洲市場反補貼稅的嚴峻挑戰,卻展現出非凡的韌性,表現穩扎穩打。
今年6月份,上汽海外市場銷售9萬輛,同比增長11.5%,上半年累計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1.3%。MG品牌面對反補貼稅的不利影響,上半年歐洲市場交付量依然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終端交付超15萬輛,成為歐洲市場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
從2001年第一次實現乘用車產品出口至今,上汽集團已經深耕海外市場24年,產品和服務進入全球17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市場累計交付超過600萬輛,是“出海最多”的中國汽車企業。
今年,上汽的海外戰略也迎來了體系化升維,正式發布了“全球+本土”的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利用海外市場已經取得的先發優勢,以及集團自身在智能電動化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持續向海外輸出“中國智造”。
未來三年,上汽將推出包括7款SUV、7款轎車、1款MPV、2款皮卡在內的17款全新海外車型,搭載全新HEV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將覆蓋全球主流細分市場,固態電池等顛覆性技術也將實現落地應用,進一步建設全球汽車品牌和本地化體系生態。
隨著海外戰略3.0“Glocal戰略”的實施,將推動上汽從“產品出海”向“標準引領”轉型。未來,這一“全球+本土”的軟件技術適配能力,將成為上汽產品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
改革未有窮期,轉型正當其時
從銷量六連漲到自主品牌崛起,從技術攻堅到全球布局,上汽集團上半年的成績單,是一場傳統車企改革創新釋放全新增長勢能的生動縮影。
站在年中節點回望,上汽的改革邏輯已清晰呈現——以組織重構打造全鏈條敏捷響應機制,以技術攻堅搶占“代差優勢”,以全球布局對沖“地緣風險”,以生態協同重塑“產業邊界”。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行業還在價格戰中“內卷”,上汽已在改革深水區“重構規則”,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跟隨市場”轉向“引領趨勢”,從“中國車企”轉向“全球玩家”。這既是一家70年車企的自我革命,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從“量變”邁向“質變”的時代注腳。
下半年,上汽集團旗下各大品牌都將有大量主力車型上市,上汽與華為聯手打造的新品牌尚界首款車型將于秋季亮相。
上汽奧迪全新A5L Sportback與AUDI E5 Sportback年內上市,智己汽車也將陸續發布兩款增程SUV,新品牌、合資、自主多個板塊的精準布局,將為上汽集團銷量增長再添新動能。
隨著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上汽集團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新的上升通道,為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具價值的轉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