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去庫存,還是穩市場,當前依然面臨著較大壓力。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并提出,要充分認識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著力推動已出臺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繼續研究儲備新的去庫存、穩市場政策措施。
房地產最高政策信號再一次無比清晰,地方政府、金融部門要在去庫存、穩市場政策措施上創新并及時落實中央有關要求。房地產市場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新房和二手房庫存較大,調控思路和方向需要聚焦去庫存,接下來在“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政策措施上要精準統籌土地市場、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協同共進,并且在資金上須加大支持的力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45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4.5%。房地產市場體量大,決定了去庫存具有復雜性,很難期望放幾個“招”就大功告成,隨著去庫存向縱深推進,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系統謀劃、穩步推動,方能打贏這場攻堅戰。
謀劃既要有先手,也要有高招。去庫存本身難度就大,需要創新思路和辦法,在住房制度以及土地、財稅和金融政策中,后兩者的支持至關重要,財稅、金融手段既可以有效激活購房有效需求,也可以防范樓市風險推動保交房,既是重要的先手,也是主要的高招。整體來看,個人房貸是銀行優質資產,金融政策還有發揮作用的空間;保障房再貸款、房地產白名單、住房“以舊換新”等工作,財稅和金融手段還有發揮的大空間。無論是去庫存、穩市場還是防風險,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經濟更健康運行,這就更加需要管用的新招、高招,金融在守住風險底線下當大膽創新辦法,排憂解難,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減輕開發企業資金鏈壓力,允許保函替代競買保證金、替換預售資金,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銀行能否愿意提供。古訓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告誡我們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難,因此越要更進一步以爭取勝利。金融部門還需從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兩端綜合施策,保持信貸、白名單乃至債券、股權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拓寬,進一步支持改善房地產行業經營狀況。
謀劃既要立足眼前,又要追求長遠。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恢復過程中,地方政府正在進一步深挖政策空間,努力去庫存。比如合肥最近因地制宜出臺了10項舉措,全方位優化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鼓勵國企通過收購部分二手住房等方式消化存量,同時在熱點區域土地供應、低密住宅供給、優化控規導則、提高得房率等多方面優化增量供給,下大力氣盤活房地產庫存。調控講究因城施策,去庫存也要分城施策,凡是能夠穩定市場、激活需求的辦法,都要應出盡出,比如住房“以舊換新”這項措施對市場正逐漸發揮積極效用,要鼓勵各種因地制宜的個性化、創新性的政策多唱主角。從長遠來看,去庫存不只是房地產問題,與區域經濟發展也緊密相關,只有推動產業和人口轉移、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百姓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居”和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仍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同時面臨改革創新和風險控制的雙重挑戰,房地產工作更是迫切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部門、各級政府和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有些部門、干部“談房色變”,做事畏手畏腳,但凡涉及與房地產改革創新相關的工作便徘徊不前,能躲就躲,能不做就不做。房地產去庫存、穩市場、防風險、促轉型這些重要工作,就是要避免這種行為和現象引發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