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號的高規格會議,又一次提及了房地產,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并沒有在需求端上著墨太多,重點說的“供給端出清”。
先把原話貼出來:“繼續研究儲備新的去庫存、穩市場政策措施”,“對于存量房產、土地的消化、盤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又要穩妥把握、扎實推進”。”
這次的會,有點不一樣。
咱們盤一盤關于房地產重要節點的會議,上半年有三個。
第一個是430,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
既說了存量,又說了增量。
這場會,首次提出了消化存量,引發了“去庫存”的遐想,所以我們看到36個月以上的高庫存城市暫停拍地。
同時也說了優化增量,那更好理解了,引導購房需求嘛,所以我們看到杭州成都西安一股腦全放開了。
第二個節點當然是517,15%首付,取消利率下限,上海5改3,廣州全放開,主打刺激購房的需求端。
同時,又很詳盡的部署了回收存量土地房產,商品房收儲的路子。
第三個重要節點,就是6月7號這一次。
這次和前兩次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用詞,繼續研究“新的”去庫存措施,還加上了“解放思想”這個詞。
都用上“解放思想”了,顯然,除了既有的首付利率限購、棚改、國企收房,再大膽一些,還有更多更具想象力的招數沒使出來。
為什么這次格外強調“去庫存”?
因為需求側的政策最容易執行,手起刀落,首付降到15%,利率下限取消,不再審查購房資格,連夜就能落地,執行的那叫一個快。
平安證券的統計,50城新房在517新政后21天時間里,累計成交套數比前21天環比增長18.8%,但6月(截至7日)日均成交環比5月又降8.1%。
需求端的措施出的快,熱度來的快,效果消失的也快。
反過來,供給側的出清難度,不是一個量級的。
我上一期跟大家聊過,為什么降首付利率都沒用呢?因為從供給側新房的出清,再過渡到二手房的出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咱們拿收房來說,現實比預想的要復雜。
粵開羅志恒總結了兩種模式。
一是地方向房企收購待售新房,用作保障房。
二是以舊換新,路數有很多。
要么是中介幫賣代售,居民、中介、開發商三方合作,一邊賣舊房,一邊鎖定新房房源。
要么是市場化的舊房換購,或者國企下場收購舊房用作保障房或者轉賣,同時要求居民選擇指定范圍的新房。
但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收房模式,能不能跑的通?能不能做到市場化?
天風宏觀算了一筆賬:如果以穩定房價、緩解地產壓力為目的,國資需要以市價或者高于市價的標準進行收儲。
當前的二手房租金回報率,大致就是政府收儲作為保障性住房的預期回報。
如果以當前 2.25%的PSL利率或者2.3%的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國資的融資成本,截至 2023年11月,38個樣本城市中,僅有14個城市的二手房租金回報率高于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