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總量相對小,是新加坡外賣市場的特質。在新加坡,研發、運營、營銷成本上升,配送費水漲船高,且沒有中國市場的用戶總量。
但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外賣市場之一,仍蘊藏著巨大消費潛力。研究機構Statista 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7 年,新加坡在線外賣市場將擁有 369 萬用戶。
新加坡外賣員。資料圖
柯樂于1月入手了一輛公路車,心血來潮嘗試在新加坡兼職送外賣。他告訴九派新聞,“最近周末有安排,已經很久沒送了”。
在送外賣之前,他對比了新加坡三大外賣平臺(Grab、Foodpanda、Delivero),發現Delivero是最佳選擇,單價高、騎手數量不多、不忙碌,而且官方補貼也不錯。然而他注冊等了好幾天,也沒有得到最終批準。他從騎友咨詢后得知,Delivero會限定騎手數量,以確保騎手的最佳體驗。鑒于他的年假即將結束,他轉而注冊Foodpanda,并購買了裝備。
第一天他下午3點開始配送,總工作時長4.5小時,共完成10單,收入48新幣(約合人民幣258元),平均每小時掙10新幣。第三天他預訂了11:15到13:15的時段,配送了6單,收入35新幣,其中還包括2新幣的小費,可能是他遞給顧客時提醒小心燙手,對方感受到貼心,這天他平均每小時掙16新幣。
因為別墅區有很多上坡路,柯樂覺得騎行比較累、“廢腿”,他一般在非機動車道騎行,來確保自己的安全。有時路人戴著耳機聽不到他的車鈴,晚上騎行時,對面的車燈非常亮導致看不清路,但保持耐心,慢騎可以避免大多數事故。
近十年內,一些創業者希望在海外復制美團、餓了么在國內的成功,但面臨著本地化難題。
在新加坡,配送費的價格可能比食物還貴。這里人力成本高,騎手短缺。各大平臺曾為了招人,和騎手簽訂全職合同。但東南亞外賣平臺HonestBee不堪重負停止全職騎手業務后,所有平臺都不再簽約騎手,改為自由職業制度。
2023年11月,美團曾考慮收購Foodpanda在東南亞的外賣業務。美團幾個月前在中國香港推出外賣品牌KeeTa后,希望將觸角伸到東南亞。但半個月后,美團方對分析師表示,研究表明,要在新加坡盈利“不可能”。
墨騰創投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Grab 是東南亞最大送餐平臺,占整體市場商品交易總額的55%(94億美元)。foodpanda 及gojek 分占15.8%及10.5%,其市場商品交易總額分別下跌12.9%及10%。蝦皮(Shopee Food)及 LINE MAN 各占8.8%及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