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自從1956年被提出,期間幾經波折,終于在2023年迎來爆發。仿佛在一夜之間,AI就與所有人產生了難以言喻的聯系,滲透進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時間,有無數人站出來暢聊AI又顛覆了哪些行業,又或者談哪些工種會被AI取代等等。有人在聊概念,也有人付諸實踐,將AI變成了釋放創造力,甚至是創造財富的工具。但對于普通大眾而言,這些人只是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對AI的認知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階段。
普通人能用AI做什么?又是誰在使用AI?這是許多人在思考的問題,卻很難得到明確的回答。如今,終于又有這么一個AI應用給出了確切的答案。
喜歡創作的年輕人是AI主力軍
越來越多應用AI技術的軟硬件產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你不知道它運用了AI技術,但你一定接觸過。其中有AI 手機、AI PC、AI家居等一系列硬件產品,也有AI濾鏡、AI智能助手等滲透率極高的軟件應用,文心一言正是國產大模型落地應用的代表之一。
在2024百度移動生態萬象大會上,百度副總裁、AI創新業務負責人薛蘇透露了文心一言APP的最新數據。據介紹,文心一言APP上線一年以來,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AI原生應用。截至目前,文心一言APP月活已超千萬,調用量超14億,核心用戶群體主要匯聚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超過半數在35歲以下,主要是年輕的學生和繁忙的職場人士。
![文心一言體驗:看看年輕人玩起AI有多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7/16460112030.jpg)
圖源:網絡
其中,約有31%的用戶主要進行包括營銷文案、匯報、評語、視頻腳本在內的文案創作。也有不少用戶會使用文心一言中職場、學習、繪畫等海量的智能體助手團進行多樣的輸出。
借助數據,我們不難發現,AI軟件應用其實就是大眾生活中的AI縮影。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往往更早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通過小小的手機APP將AI便捷的運用在學習、工作中。
事實上,“讓大模型變小”也是目前AI大模型行業的趨勢之一。如果說大模型行業發展初期,玩家們追求的是更大的參數以及更強的技術,那么現在大模型行業不光要追求“大”,同時更要追求“小”。這里的“小”不是指閹割參數規模,而是要將大模型搭載到手機和各種物聯網設備上,“小”到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使用。
文心一言APP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如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總經理何俊杰所說,文心一言APP讓大模型變“小”了,小到每個人拿在手上,裝進口袋,成為每個人的口袋創作神器。
大家可能會好奇,變“小”后的文心一言APP究竟是如何結合場景,成為每個人的口袋創作神器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多場景落地應用是大模型最大價值
我:“我明天就要高考了,現在很緊張,你能幫我舒緩心情嗎?”
智能體:“當然可以!考試前的緊張情緒是很正常的,它說明你非常重視這次考試。但是,過度的緊張可能會影響你的發揮。讓我來給你一些建議,幫助你緩解緊張情緒吧。”
以上是文心一言AI智能助手的回答,當筆者寫這篇稿子的時候,距離高考僅有一天,回想起以前高考經歷的種種,如果當時我能擁有文心一言APP這樣的AI智能助手,會是什么樣的場景呢?
同樣是考前緊張,筆者記得過去身邊大多數同學選擇獨自消化,一方面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同樣要參加高考,互相安慰甚至可能緊張加劇,有這個時間倒不如多刷幾道題;另一方面,可能不少同學和筆者一樣,喜歡在家長面前扮演獨立人設,最終還是得靠自己來消化緊張情緒,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專屬傾聽者。
這時,有一個事事有回應且不會泄露你內心軟弱的AI智能助手是多么重要。你可以使用文字或語音的方式暢所欲言,尋求幫助。通過AI搜索功能,AI助手會基于互聯網上的高質量信源,以日常交流的自然語境進行引導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