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5G商用牌照發放5周年。在當天召開的2024年移動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工信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74.8萬個。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5G商用五年來,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5.6萬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14萬億元,有效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論壇期間,北京、天津、長春、哈爾濱、成都、西安等35個城市,聯合舉行“攜手開啟5G-A新時代”啟動儀式,積極推進5G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趙志國表示,要根據場景需求有序推進現有5G網絡向5G-A升級演進,形成“以建帶用、以用促建”的良性發展模式。
累計建成5G基站374.8萬個
趙志國說,5年來,我國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實推進5G“建、用、研”協同發展,打出5G發展組合拳,跑出5G發展加速度,5G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74.8萬個,每萬人擁有的5G基站數超過了26個,5G網絡從“縣縣通”向“村村通”持續邁進。此外,我國在全球率先發布5G中頻段頻譜規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規模部署,全球首創5G異網漫游并啟動商用推廣。
“我國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方向發展,超90%的5G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較商用初期下降20%。已建成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3萬個,有效滿足行業企業對數據本地化、管理自主化等個性化的需求。”趙志國說。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5G應用已經融入到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個。趙志國說:“5G在采礦業、電力、醫療等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復制。工業領域5G應用也逐步從外圍環節向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核心環節拓展。”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認為,我國5G發展實現了從連接到賦能的跨越,從5G工廠到5G智能礦山,從5G遠程醫療到5G智慧課堂,5G已經觸達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
深入實施“信號升格”專項行動
趙志國還表示,工信部將持續提升網絡支撐能力。深入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根據場景需求有序推進現有5G網絡向5G-A升級演進,形成“以建帶用、以用促建”的良性發展模式。深入實施“信號升格”專項行動,推進文化旅游、醫療機構、城市地鐵等場所網絡深度覆蓋。加強安全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供給,持續加大5G行業專網建設力度,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網絡支撐。
目前,多地正持續面向5G網絡建設及應用精準施策。論壇期間,北京、天津、長春、哈爾濱、成都、西安等35個城市聯合舉行“攜手開啟5G-A新時代”啟動儀式,積極推進5G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在論壇上介紹,北京市已出臺全國首個萬兆光網和首個5G-A專項行動計劃。截至4月底,北京累計建成5G基站11.45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52個。許心超表示,北京將著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形成支柱產業與產業集群,通過廣泛賦能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總經理邱寶華表示,中國移動已體系化布局了5G-A。2024年年底前,將在超過300個城市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