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隨者”到“并跑者”,再到“領跑者”,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走過了“向新十年”。作為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上汽集團將瞄準“新汽車”,以新質生產力“加速跑”。
從“追隨者”到“并跑者”,再到“領跑者”,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走過了“向新十年”。作為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上汽集團將瞄準“新汽車”,以新質生產力“加速跑”。
![新汽車新未來:上汽集團“加速跑](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2/211202C400.jpg)
觀眾在2024第十六屆西安五一車展上汽大眾展臺參觀凌渡L汽車。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近年來,我國汽車品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僅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國際化發展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品牌汽車銷量達到1851萬輛,市場份額達到61.5%,同比提高了5.9個百分點。今年1至4月,中國品牌汽車銷售602.1萬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66.3%,同比提升了6.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今年1至4月,中國汽車累計出口182.7萬輛,同比增長了33.4%。
“今年1至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98.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2.3%,市場占有率達到32.4%,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作為市場及創新的主體,十年來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整車和供應鏈企業,以及卓越的企業家群體。上汽集團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佼佼者、連續18年全國整車銷量第一的汽車集團、中國汽車全球化發展的領軍企業,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成就。
“歷經一代代中國汽車人的接續奮斗,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完成從‘跟跑’向‘并跑’再到‘領跑’的角色轉換,智能低碳轉型、建設汽車強國是業界的共同使命,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說。
作為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海外銷量在2023年分別達到112.3萬輛、120.8萬輛,在2022年率先實現“雙百萬”基礎上再創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較2014年增長280倍,規模位居全球行業頭部陣營;海外銷量較2014年增長13倍,連續8年保持國內行業第一。2023年集團總銷量中,上汽自主品牌占比為55.3%,較2014年增長18個百分點。
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說,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浪潮,上汽以用戶為中心,推進體系變革、技術創新、產業合作,持續加快在新賽道上的轉型發展步伐。“十年以來,上汽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有效專利超過2.6萬項。”
面向下一個十年,中國車企如何繼續“向新”“向智”“向上”加速跑?上汽的答案是,一個具備“自學習、自成長、自進化”能力的智能科技全新物種——“新汽車”。
在陳虹看來,“新汽車”能有效適應“場景創造價值、軟件定義汽車、數據決定體驗”發展趨勢。基于“場景創造價值、軟件定義汽車、數據決定體驗”的發展趨勢,上汽正在塑造從芯片、操作系統、軟件、運動控制系統、三電系統到對應場景的整車集成能力和創新技術優勢,打造全新“科技生命體”,向著“電動+智能+生態”的新汽車時代加速前行。
為推動新汽車“腦更智慧、身更健壯、心更強勁”,上汽集聚全球研發資源,打造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七大技術底座”,技術水平行業領先。
在電動化方向,上汽集團未來兩年瞄準三個目標,一是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二是將混動驅動系統的熱效率提升到46%;三是挑戰純電整車能耗12公里/千瓦時的行業新紀錄,讓用戶以最少的能量,跑更遠的路程。
在智能化方向,上汽將于明年全面落地“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3.0,實現“艙、駕、算、聯”四域合一;融合整車運動集成控制(VMC)技術的線控底盤系統也將于未來兩年分階段投入量產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靈敏的駕乘體驗。上汽還將加強生態建設,圍繞車規級大算力芯片、智駕算法和平臺、智慧出行生態等領域,繼續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推動高階自動駕駛、跨域融合智能座艙等技術加快落地,為用戶提供更愉悅、便捷的出行體驗。
推動汽車以舊換新,開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啟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試點,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今年上半年,我國在培育和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動作頻頻。
“中國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條件和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這些都為汽車產業發展、品牌培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郭守剛說,汽車強國建設任重道遠,品牌向上發展也非朝夕之功,希望上汽集團等中國車企再接再厲,打造新時代中國制造的汽車名片。
固態電池被業界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競爭焦點。日本、美國、韓國等均在大力發展固態電池,日本企業專利布局領先,專利占全球的68%,全球固態電池專利申請前5名企業有4家日本企業和1家韓國企業。
“中國在全固態電池量產領域,最大的優勢是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我們有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大的市場、最多的研究人員,我們對全固態電池量產的中國方案和中國路線非常有信心。”祖似杰說。
上汽清陶總經理李崢說:“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事關產業主導權之爭,中國高效的產業鏈和市場是我們敢與之一較高下的最大底氣。融合吸收先進的技術經驗后,清陶形成了自主技術路線,奮起直追。”
上汽最新全固態電池,基于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技術路線。該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體積能量密度超過820Wh/L,電池容量能夠超過75Ah;安全性能更好,在針刺以及200℃熱箱的場景下,能夠確保電芯不起火不爆炸;適用范圍更廣,固態電池低溫容量保持率超過90%;物料成本更低,基于材料和工藝的簡化和創新,從電芯端到PACK端,單位成本最多可降低40%。
今年4月發布的智己L6搭載行業首款量產上車的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按照上汽規劃,今年10月,搭載光年固態電池的智己L6,將正式交付用戶,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2026年,上汽全固態電池將實現交付量產,并完成樣車測試,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是傳統動力電池的一倍以上;2027年,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智己新車將實現量產交付;上汽還會持續發力,將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至500Wh/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