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尋找發展新機會,出海已是大勢所趨。5月31日,復旦大學EMBA、上海南虹橋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澎湃科技聯合主辦的家園計劃線下沙龍(第六期)在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舉辦。本期沙龍主題“中國新能源2024出海方案”,嘉賓分享中國企業的出海歷程、走向全球過程中需認清和規避的風險。
安永華中區審計服務副主管合伙人、硬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復旦大學EMBA校友湯哲輝分享了中國企業出海的蝶變之路。20年來,由成本驅動到市場驅動,中國企業出海經歷了從產品出海,到技術、品牌、服務貿易供應鏈出海新局面,只有做好售后,讓服務貿易供應鏈出海,中國制造才能走在全球前列。行業具備全球競爭力、企業具備核心優勢、具有國際化的人才隊伍是企業成功出海的條件,中國企業在出海時應認清法律、財稅、成本、文化與人力資本等各類風險,建立完善的國際化運營風險管控體系,規避風險。
安永華中區審計服務副主管合伙人、硬科技行業主管合伙人,復旦大學EMBA校友湯哲輝分享了中國企業出海的蝶變之路。
對于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法律合規要點,通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欒建海詳解ODI(境外投資)審批備案手續、反壟斷申報、出口管制和貿易合規、投資目的地外商投資政策、投資標的法律盡調重點關注事項以及資金籌措若干主要方式。中國企業境外并購,除了要關注中國境內的反壟斷要求,還要關注各所在國的反壟斷制度。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投資目的地外商投資政策的限制,該等限制包括但不限于產業/股比限制、經營行為限制、財稅政策限制等。投資標的法律盡調重點應關注企業設立及合法存續、勞動用工、土地調查、項目建設及環保要求等。
在圓桌對話環節,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治國,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錢晶,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秀濤,蘇州復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復旦大學EMBA校友苗東方,探討中國新能源的出海實踐經驗。嘉賓認為,全球市場極度重要,但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光伏產業內卷嚴重,這一技術驅動型賽道無法依靠產能建立壁壘和護城河,競爭的核心是持續保持優勢、技術快速迭代。創新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刺激需求增長,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工廠的成本、產品性能、交付能力不如中國工廠,出海的最大問題是人,勞動觀念不同阻礙出海進程,嘉賓建議在當地建設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廠,減少用工,同時啟用當地人管當地人的管理模式。圓桌具體內容可關注澎湃科技后續稿件。
“家園計劃”由澎湃科技發起,旨在匯集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走進各地科技產業園區,深度體驗城市科創氛圍,探討科研成果轉化,營造新型科創生態圈,助力中國科創企業成長,推動中國科創產業發展。自去年5月澎湃科技聯合復旦大學EMBA啟動家園計劃以來,已經攜手走過深圳、廈門、蘇州以及上海的多個產業園,展開了一系列科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