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營收的微短劇爆火,對傳統影視劇帶來怎樣的沖擊?王家衛導演作品《繁花》給影視劇行業帶來什么啟發?打造“上海電影學派”在當下有什么意義?
1月22日,上海步入2024兩會時間。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厲震林帶著6份提案前來參會,他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聊了聊當前的影視劇市場。
微短劇沖擊影視業
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約550億元,微短劇產值突破300億元。這一產值并不難想象,每個玩手機的人在不停地上滑刷視頻的過程中都為微短劇貢獻過流量。
03:34
厲震林表示,短劇目前的營收水平已經接近電影行業,對整個影視業態產生重大影響。澎湃新聞融媒輕騎兵 陳悅 洪宇 鄒佳雯 孫駿(03:34)
厲震林提出“手機主義”的概念,從微博、微信到微小說、微視頻,人們已經無暇看長文章或長視頻,“手機在統治我們的心靈”。
他分析,微短劇對影視業態產生了重大沖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觀眾把大量的時間交給了短視頻,沒有時間看電影、電視劇,這就帶來了影視劇資金流向的變動,投資人不敢再大量投入傳統影視劇。
其次,微短劇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審美和心智結構。微短劇只有一到三分鐘,必須開門見山、快節奏、反轉,這樣的審美習慣如果培養起來,會對觀眾的心智結構產生很大影響,以后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可能也要加快節奏、要反轉,否則觀眾就覺得不過癮。
此外,短視頻都是通過手機觀看,橫屏慢慢讓位給豎屏。“大家都在說橫店要改名‘豎店’了,監視器都豎過來了。豎屏和橫屏的美學結構不太一樣,里面的信息量、畫面美感都不一樣,可能對整個藝術創造也帶來一些影響。”
微短劇發展如火如荼,不過厲震林抱著謹慎心態,“微短劇的話,我覺得紅利可能也不會太長,也就是一兩年。”
他提到,原本拍攝微短劇的大多是拍婚慶、搞街拍的業余人士,而現在,有些微視頻一天就可以達到3000萬元的營收,一個禮拜就可以達到一個億,拍攝成本也就幾十萬、上百萬元,所以大量的專業機構涌入,橫店每天籌備、開機、殺青微短劇的大約有100個劇組。
“這些年,微短劇出現一些問題,價值導向上良莠不齊,所以會逐步像一般的電視劇、網絡劇一樣納入規范管理,質量會越來越高,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厲震林稱,盡管規則收緊,網絡劇將長期發展下去。
《繁花》的啟示
無論作為普通觀眾還是專業人士,厲震林對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都充滿喜愛,他覺得這部劇為影視行業帶來眾多啟示。
01:54
厲震林分享了他眼中的“阿寶”(胡歌飾)和“玲子”(馬伊琍飾)。澎湃新聞融媒輕騎兵 陳悅 洪宇 鄒佳雯 孫駿(01:54)
“我們還是要拍一些現實主義的電影,拍一些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他說,反映上海90年代的影視劇有,但不多,而觀眾很想了解90年代的上海生活、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另外,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仍然是很好的選擇。
上海話是《繁花》的一大亮點,為呈現上海韻味加分不少。“用上海話講、用普通話講,這個味道真的是不一樣。好多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用普通話講就會遜色很多,用上海話來講味道就完全不一樣。” 厲震林指出,方言劇也許會逐步興盛。
《繁花》的精雕細琢也在回應著微短劇時代的影視劇行業出路。在厲震林看來,王家衛用三四年時間拍攝一部劇,是對藝術的敬業,而觀眾是可以感受到影像處理的精致、人物打磨的嚴謹的。拍片不要太著急,不能都是短平快的東西。
03:02
厲震林從觀眾和電影從業者兩個角度,談他眼中的《繁花》。澎湃新聞融媒輕騎兵 陳悅 洪宇 鄒佳雯 孫駿(03:02)
隨著黃河路、排骨年糕爆火,人們意識到一部優秀影視劇的影響力不僅僅停留在劇目本身,后影院市場、后電影產品是《繁花》盛開后的意外之喜。厲震林說,這對影視、文旅行業都是重大啟示,下一步,影視劇從創業階段開始也許就要想辦法設計IP。
打造上海電影學派
“切實推動我們去拍攝一些上海題材、風格和精神的藝術作品,《繁花》《愛情神話》是典范,希望能夠出現更多這樣的上海電影學派的作品。”厲震林在聊到提案《關于構建上海電影學派的若干建議》時說。
他介紹,“上海電影學派”最早由歐美電影學者提出,而非中國人自封的。有學者認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學派已經出現,其成就不亞于好萊塢電影。近年,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大學等高校已經朝著構建上海電影學派方向努力,包括研究相關歷史,拍攝上海題材、風格和精神的影視作品,參與多種國際影視平臺。上海電影學派的構建將推動上海現實電影發展以及擴大國際影響。
他表示,上海電影學派的打造亟待市主管部門支持,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市電影局支持上海戲劇學院領銜、聯合上海其他相關高校向國家電影局申請成立全國第二家國家電影智庫,以研究上海電影學派為中心工作之一,并涉及中國和上海電影咨政建言研究。同時,支持相關高校申請以構建上海電影學派為中心任務的上海市級智庫。
二是市相關主管部門和高校支持成立上海電影學派研究平臺,集聚全國和國際研究上海電影的重要學者和藝術家,以全國以至全球之力構建上海電影學派,出學術論著,出影視作品,真正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
三是市相關主管部門在專項基金和經費中,支持上海戲劇學院實驗電影制片廠、上電影業有限公司拍攝拍攝上海題材、風格和精神的影視作品,支持“上影-上戲”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的院線電影拍攝工作,同時鼓勵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期、畢業作品,重點拍攝上海題材作品。
四是市相關主管部門支持上海老片修復以及電影策展、電影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相關專項基金以及經費方面予以傾斜,將修復老片重新進入影市,設立各種老片電影季,進行影市宣發,逐步培育成為上海小微電影產業,成為上海電影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